曾黎的戏曲情缘:青衣水袖间藏着的演员魂

曾黎的戏曲情缘:青衣水袖间藏着的演员魂

在《星汉灿烂》剧组,一场即兴表演让观众记住了曾黎行云流水的戏曲身段。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的班花,戏里戏外都透着梨园气韵。当人们惊叹于她的古典气质时,殊不知这背后藏着二十余载的戏曲功底。

一、荆楚梨园走出的青衣

11岁那年,曾黎在湖北荆州戏曲学校开启七年学艺生涯。清晨五点,练功房里就响起她压腿的声响,青石地砖上凝结着晨露与汗水的痕迹。主攻青衣的她,在《白蛇传》《贵妃醉酒》等剧目中反复揣摩,一板一眼都要经得起行家检验。

戏校生活锻造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艺术审美。曾黎至今记得老校长的话:戏曲是活的博物馆,每个眼神都要有千年的分量。这段经历让她对角色塑造有了独特理解,在后来饰演《聊斋》梅三娘时,她将戏曲中哀而不伤的美学融入表演,成就了经典的凄美形象。

二、刀马旦到影视演员的蜕变

从中国戏曲学院到中央戏剧学院,曾黎完成了传统戏曲到现代戏剧的跨界。在《在远方》剧组,她即兴加入的戏曲唱段让导演陈昆晖眼前一亮:那种骨子里的韵律感,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模仿不来的。

戏曲元素成为她表演的独特标识。《大唐荣耀》中,她设计的拂袖动作源自戏曲水袖功;《倚天屠龙记》里,她运用戏曲眼神技法,让胡青牛夫人的神秘感跃然屏上。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堆砌,而是将程式化动作转化为自然流露。

三、传统艺术的当代守护者

2023年河南卫视元宵晚会,曾黎与专业戏曲演员同台演绎《武家坡》。彩排时她坚持不用替身,亲自完成跪步、甩发等技巧。节目播出后,戏迷发现她的咬字归韵竟完全遵循湖广音规范。

在短视频平台,曾黎常分享戏曲知识。一条讲解兰花指32式的短视频获赞百万,她边示范边解说:旦角指法不是摆造型,每个手势都在讲故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90后观众发现传统戏曲的时尚基因。

从荆州戏校的青涩学员到星光熠熠的影视演员,曾黎始终带着戏曲的魂。她说:青衣的端庄、刀马旦的英气,早就长在我的身体记忆里。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让她的表演既有古典韵味,又能与现代审美共振。在流量至上的影视圈,曾黎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演员,永远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