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被演戏耽误的梨园名角?细数她唱过的经典戏曲唱段

曾黎:被演戏耽误的梨园名角?细数她唱过的经典戏曲唱段

她是《聊斋》中惊鸿一瞥的梅三娘,是《星汉灿烂》里端庄持重的阿母,更是戏曲行当里功底深厚的刀马旦。曾黎这个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的演员,总在镜头之外藏着令人惊艳的戏曲绝活。当其他明星在综艺里载歌载舞时,她随手甩出的戏曲唱段总能惊艳四座,今天就让我们细数这位被演戏耽误的戏曲名角的梨园高光时刻。

一、梨园根脉:刀马旦出身的跨界者

在湖北沙市的戏曲氛围中长大的曾黎,12岁便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专攻青衣、刀马旦。七年的科班训练,让她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清晨五点的练功房记录着她压腿的汗水,胭脂水粉里浸润着对每个眼神的雕琢。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中饰演的京剧名伶原小荻格外传神——剧中那段《贵妃醉酒》的水袖功,举手投足间都是二十年的功底。

2021年湖南卫视中秋晚会上,曾黎与张晓龙合作的《武家坡》选段引发热议。她饰演的王宝钏,西皮流水唱腔清亮婉转,台步身段精准到位。有戏迷在弹幕里惊叹:这调门比专业院团的青衣还稳!更令人叫绝的是节目后的即兴清唱,一段《锁麟囊》的春秋亭外选段,让主持人何炅直呼这是隐藏的戏曲王者。

二、破圈时刻:当戏曲腔遇上流行乐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中,曾黎将黄梅戏元素融入流行歌曲《燕尾蝶》。副歌部分突然转调的为救李郎离家园惊艳全场,编曲中穿插的堂鼓与京胡音色,让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子乐产生奇妙化学反应。这种创新并非偶然,早在2018年央视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节目中,她就尝试过用戏腔演绎《青花瓷》,将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唱出了别样韵味。

与王珮瑜合作的《四郎探母·坐宫》堪称戏迷心中的神仙舞台。两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在东方卫视《喝彩中华》中同台,曾黎的铁镜公主既有梅派的雍容,又带着荀派的灵动。最妙的是快板对唱部分,她与京剧名家严阵对唱竟不落下风,气口、尺寸拿捏得分毫不差,连王珮瑜都赞叹这是专业级的表演。

三、文化使者:传统戏曲的时尚表达

曾黎的戏腔版《赤伶》在短视频平台创下3000万播放量,戏装造型搭配电子国风的创新形式,让00后观众直呼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她特意在间奏中加入《牡丹亭》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水磨腔与流行旋律交织,构建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解构,而是用年轻语态讲述古老故事。

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演绎《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曾黎别出心裁地融入汉剧二黄唱腔。苏轼词作的豪迈与戏曲的磅礴相得益彰,编曲中楚剧特有的哦嗬腔衬词,让整首作品既有文人的书卷气,又带着荆楚大地的江湖味道。这种文化混搭,恰恰印证了她在采访中说的: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流动的、生长的艺术。

从央视戏曲春晚的常客到各大卫视的文化类节目宠儿,曾黎用行动证明:传统戏曲从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当她在《声生不息》舞台上一袭白衣唱起《游园惊梦》,弹幕里飘过的不仅是戏迷的喝彩,更有年轻观众求完整版的呼声。这位游走于影视与戏曲之间的跨界者,正用她的方式让古老艺术绽放新的生命力——毕竟,能穿着牛仔裤教网友甩水袖的戏曲传播者,谁不爱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