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戏曲舞台:青衣水袖间流淌的千年汉调

曾黎的戏曲舞台:青衣水袖间流淌的千年汉调

2022年春晚戏曲节目《生生不息梨园情》中,曾黎一袭水绿戏装惊艳亮相,袅袅婷婷的身段配合着婉转悠长的唱腔,让观众恍然窥见古典戏曲的惊鸿照影。这位以现代剧著称的影视演员,为何会在戏曲舞台上绽放出别样风华?

一、汉调基因的觉醒

湖北荆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幼年的曾黎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汉剧演出。剧场里檀板轻敲,胡琴咿呀,台上旦角的水袖如同白练当空,这些画面在她心中种下戏曲的种子。中央戏剧学院求学期间,她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系统学习戏曲程式:兰花指要掐出三分柔媚,云手要画出七分力道,圆场步要走出行云流水的韵律。

在电视剧《在远方》中,曾黎饰演的路晓欧即兴表演的汉剧《贵妃醉酒》,实为演员本人献声。这段长达三分钟的唱段,她将杨贵妃的醉态娇嗔融于汉调二黄特有的平板唱腔中,尾音处理带着荆楚方言的糯软,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汉剧依字行腔的独特韵味。

二、汉调腔韵的现代表达

汉调作为皮黄腔系的重要分支,既有京剧的程式规范,又保留了湖广音韵的地域特色。曾黎在演绎《柜中缘》时,将传统三小戏的表演程式注入现代审美:刘玉莲的碎步轻移转为更具生活化的台步,嗔怒时的甩发动作化作俏皮的转身,既不失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观众的观赏习惯。

2023年戏曲文化推广活动中,曾黎与汉剧大师王荔同台演绎《二度梅·丛台别》。当陈杏元唱到马到崖前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时,她将汉剧特有的哭头唱法处理得含蓄内敛,用气声包裹悲音,恰如其分地诠释出古代仕女隐忍的离殇。

三、跨界传播的文化自觉

在短视频平台,曾黎开设的戏曲日常专栏引发年轻群体关注。她示范戏曲妆发教程时,会讲解贴片子的工序暗合黄金分割原理;展示水袖技巧时,将27种袖法与现代舞蹈结合。这种解构式传播让汉调艺术褪去神秘外衣,展现出可触可感的生命力。

参与《最美中国戏》节目录制时,她坚持在汉调《宇宙锋》的装疯桥段保留传统哑剧表演。面对镜头质疑是否太过晦涩,她解释:赵艳容的癫狂需要靠眼神与身段传递,这是戏曲留白的智慧。节目播出后,这段表演在B站获得百万点击,证明传统程式依然具有穿透时空的感染力。

从荆楚古城的露天戏台到现代影视的跨界舞台,曾黎始终以文化摆渡人的姿态,将汉调艺术的基因密码编织进当代审美图景。当她在《经典咏流传》中吟唱汉调版《青玉案·元夕》时,那些流转千年的宫商角徵羽,正在霓虹闪烁的都市夜空下,续写着新的传奇。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