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戏曲情缘:梨园新韵绽荧屏
曾黎的戏曲情缘:梨园新韵绽荧屏
在《星汉灿烂》的宫廷宴席上,一位身着华服的妃嫔轻启朱唇,婉转的戏腔如清泉流淌,让观众惊觉:原来演员曾黎的戏曲功底竟如此深厚。这位被称作中戏百年美人的演员,总在不经意间用戏曲艺术的吉光片羽惊艳众人。
一、京剧科班出身的演艺明珠
曾黎的戏曲基因源于武汉京剧院的系统训练。少年时期,她每天清晨五点便要在练功房压腿吊嗓,青衣的水袖要甩出三十七种变化,台步要走出风摆荷叶的韵致。七年的童子功不仅锻造出她挺拔的身段,更将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精髓刻入骨髓。
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后,这段经历成为她独特的艺术养分。在话剧《霸王别姬》中,她将京剧旦角的兰花指与现代戏剧的肢体语言完美融合,连戏曲名家裴艳玲都赞叹这孩子身上带着角儿的范儿。
二、荧幕内外的戏曲绽放
在影视作品中,曾黎的戏曲功底成为塑造角色的利器。《大唐荣耀》里,她饰演的杨贵妃在沉香亭即兴演唱《贵妃醉酒》,行腔走板间尽显雍容气度。这段未经配音的原声表演,被网友剪辑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得百万点击。
2021年北京卫视中秋晚会上,她与京剧名家王珮瑜合作的《梨花颂》堪称经典。改良旗袍与戏曲手势的结合,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美感。戏迷发现她每个吐字都严格遵循湖广音,甩袖动作精准控制在三尺之内,尽显专业素养。
三、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
曾黎的戏曲演绎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次元壁。在综艺《美好年华研习社》中,她将黄梅戏《女驸马》改编成流行唱段,用戏腔演唱的副歌部分空灵婉转,让00后观众直呼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
这种创新并非对传统的消解,而是以当代审美重构戏曲基因。就像她在《聊斋》中饰演的梅三娘,既保留了戏曲旦角的哀婉气质,又赋予角色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从梨园练功房到影视聚光灯,曾黎用四十年的艺术坚守证明:传统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当代文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当青衣的水袖拂过数字荧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演员的多面才华,更是一个古老艺术门类在新时代的华丽转身。这份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或许正是传统文化最美的传承方式。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