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戏腔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梨园往事?
曾黎的戏腔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梨园往事?
在《聊斋》剧组,所有人都以为梅三娘这个角色非戏曲演员莫属。直到一袭素衣的曾黎开口,字正腔圆的念白伴着水袖轻扬,导演郑晓龙才惊觉:这个中戏毕业的影视演员,骨子里竟藏着梨园子弟的魂。
2021年北京卫视元宵晚会的舞台上,曾黎一袭墨绿旗袍亮相。当《武家坡》的胡琴声响起,她开口便是老生唱腔:一马离了西凉界——字字珠玑的咬字,中气十足的拖腔,恍惚间让人看见程派青衣的魂灵附体。这段跨界表演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疯传,年轻观众惊叹:原来影视剧里那些戏曲片段,都是演员本尊在唱?
追溯曾黎的戏曲渊源,要从中央戏剧学院96级明星班说起。这个培养了章子怡、刘烨的神仙班级,当年竟开设了系统的戏曲课程。每天清晨六点,曾黎就跟着京剧老师压腿、跑圆场,把《贵妃醉酒》的云手练了上千遍。班主任常莉至今记得,这个湖北姑娘为了练好《锁麟囊》里的一句怕流水年华春去渺,硬是把程砚秋的录音带听出了毛边。
在影视作品中,曾黎总在不经意间显露这份童子功。《在远方》里她饰演的霍梅,随口哼唱的越剧《红楼梦》选段,让编剧特意为她加了三场戏;《星汉灿烂》中的阿母萧元漪,发怒时下意识甩出的剑花,正是京剧刀马旦的标准动作。这些细节不是导演要求,而是深入骨髓的戏曲本能。
去年某档演技类综艺中,曾黎与专业京剧演员同台竞演《白蛇传》。当她踩着三寸厚底靴完成卧鱼身段时,现场评委、京剧名家张火丁激动起身:这个下腰的角度,没十年功夫出不来。节目播出后,戏曲界掀起热议,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直言:影视演员能达到这样的专业度,给戏曲传播开辟了新思路。
如今打开曾黎的短视频账号,置顶作品仍是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表演的昆曲《牡丹亭》。杜丽娘的婉转唱腔里,依稀能听见当年戏曲少女的执着。她说每次扮上戏妆,就想起中戏练功房里那个对镜练眼神的清晨——那时戏曲还只是必修课,而今却成了她与传统文化对话的密码。或许正是这份刻进DNA的戏曲基因,让她的每个眼波流转间,都带着穿越时空的戏韵悠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