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梨园深处走出的荧屏青衣

曾黎:梨园深处走出的荧屏青衣

在横店影视城的某个片场,摄像机对准了身着素色旗袍的曾黎。她转身的刹那,水袖轻扬,眉眼间流转的竟是程派青衣的韵味。这个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级明星班的演员,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戏曲演员特有的身段气质。

一、湖北京剧院的七年淬炼

1990年的湖北沙市,14岁的曾黎走进湖北省京剧院的练功房。压腿毯子功,每天清晨五点开始的吊嗓,这个面容清丽的少女在青衣行当里扎下了根基。她尤其擅演《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程派幽咽婉转的唱腔与少女的清澈嗓音奇妙交融。

科班出身的严格训练,让曾黎对戏曲程式有了深刻理解。在《四郎探母》里扮演铁镜公主时,她能将旗装的步态与京剧圆场步法完美结合。这种对细节的苛求,后来成为她塑造影视角色时的重要养分。

二、跨界舞台的戏曲基因

2019年央视戏曲春晚的舞台上,曾黎与京剧名家张火丁同台演绎《春闺梦》。影视演员返场梨园,她处理程派脑后音的技巧依然精准。这并非玩票性质的跨界,而是深埋骨血的艺术本能自然流露。

在电视剧《别云间》中,曾黎饰演的贵妃举手投足间暗含戏曲程式。一个拂袖动作的设计,源自《贵妃醉酒》中的卧鱼身段;面对君王时的眼神流转,借鉴了昆曲闺门旦的表演精髓。这种融合不显突兀,反为角色增添了古典韵味。

三、传统艺术的当代演绎者

曾黎的抖音账号里,常能看到她即兴展示戏曲片段。某次直播中,她边画眉边哼唱《牡丹亭》选段,戏妆完成时,惊鸿一瞥的杜丽娘形象让观众恍若穿越时空。这种举重若轻的演绎,正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存续的生动注脚。

在综艺《美好年华研习社》里,曾黎指导年轻艺人戏曲身段。她强调:眼随手走的法则不仅适用于舞台,影视表演中的情绪传递同样需要这种整体协调。这种艺术理念的传承,让戏曲美学在影视领域焕发新生。

从京剧院的练功房到影视拍摄现场,曾黎始终带着戏曲演员的自觉。在她看来,传统戏曲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流动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当镜头对准这个会唱程派青衣的女演员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角色本身,更是一幅古今交融的艺术长卷在徐徐展开。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