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戏曲舞台:当青衣美人遇上跨界新声
曾黎的戏曲舞台:当青衣美人遇上跨界新声
在古装剧《星汉灿烂》中惊艳众人的曾黎,卸下华服后竟是一位痴迷戏曲的跨界达人。这位中戏96明星班走出的青衣美人,将戏曲基因融入血脉,在综艺舞台与晚会盛典中屡次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戏曲表演,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
一、梨园根脉:中戏磨炼的戏曲底蕴
中央戏剧学院的科班训练为曾黎打下了坚实的戏曲基础。每日清晨的圆场步练习,水袖翻飞的形体课,青衣唱腔的咬字归韵,这些刻进骨子里的戏曲训练,让她的身段始终保持古典韵味。在《浪姐2》的排练间隙,她随手展示的卧鱼身段惊艳全场,这正是二十年功力的自然流露。
与专业戏曲演员不同,曾黎的表演带着影视演员特有的叙事张力。在《经典咏流传》中演绎《武家坡》选段时,她将王宝钏的坚韧与哀婉融入眼神流转,让传统折子戏有了电影镜头般的细腻层次。这种跨界诠释,恰似给古瓷瓶插上了现代花艺。
二、惊艳舞台:那些破圈而出的戏曲时刻
2021年北京台春晚的《梨花颂》,堪称曾黎的戏曲高光时刻。身着月白绣凤旗袍,手持泥金折扇,梅派唱腔在她口中既保有宫廷雅韵,又透着现代女性的清朗。真假声转换处如银瓶乍破,尾音处理却带着气声吟哦,这种创新处理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2》三公舞台,曾黎将京剧元素注入流行歌曲《孤勇者》。额间描红的戏曲妆面与电子编曲碰撞,云手动作衔接街舞地板动作,这种古今混搭非但没有违和感,反让年轻观众直呼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节目播出后,B站相关二创视频激增300余条。
三、文化桥梁:传统艺术的现代转译
曾黎的戏曲跨界从来不是简单的才艺展示。在《拿手好戏》戏曲研学综艺里,她与昆曲名家张军合作《牡丹亭·游园》,特意保留水磨腔的婉转悠长,却在身段设计上融入现代舞的流动性。这种谨慎的创新,既守住了戏曲的魂,又打开了新的表达空间。
面对流量密码的质疑,曾黎在访谈中坦言:跨界不是镀金,而是搭建桥梁。她参与的戏曲公益直播累计观看超500万人次,95后观众占比达47%。当年轻人在弹幕刷起求完整版《锁麟囊》时,传统文化的星火正在新媒介中悄然燎原。
从影视片场到戏曲舞台,曾黎用二十年时间证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需要的不是固守教条的活化石,而是敢于破界的摆渡人。当青衣水袖拂过电子音符,当韵白念白遇上影视运镜,古老的艺术正在跨界碰撞中谱写新的传奇。这或许就是曾黎带给戏曲最美的礼物——让传统活在当下,让经典永远年轻。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