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青衣水袖藏锋芒,跨界破圈的戏曲守护者
曾黎:青衣水袖藏锋芒,跨界破圈的戏曲守护者
2016年北京卫视中秋晚会上,聚光灯下的曾黎身着素白戏服,水袖轻扬间流转出千年古韵。这个让观众惊艳的瞬间,揭开了这位影视演员深藏二十余载的戏曲功底。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曾黎始终将戏曲传承视为隐秘的珍宝,用独特的跨界方式守护着这门古老艺术。
一、梨园淬炼出的艺术底色
在湖北省京剧团练功房里,11岁的曾黎每日清晨五点准时压腿练嗓。青砖地面沁着晨露的凉意,她却能将《贵妃醉酒》的唱段唱得婉转清亮。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七年时光,青衣行当的严苛训练在她身上刻下烙印:云手要圆、台步要稳、眼神要定,每个动作都要经得起老艺术家拿着戒尺的考量。
这段经历锻造出独特的表演美学。在电视剧《男才女貌》中,她饰演的颜如玉转身时脖颈微侧的弧度,恰是京剧旦角亮相的经典角度;《聊斋志异之画皮》里的梅三娘,鬼魅妆容下藏着青衣特有的嗔怒神色。这些细节让角色平添三分古典韵味,形成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二、青衣魂塑造的经典角色
《白蛇传》中的白素贞最能体现曾黎的戏曲底蕴。水漫金山时的长绸舞,她将京剧水袖技法化用其中,七尺白绫在她手中化作滔天巨浪。与许仙断桥相会时,莲步轻移间暗含圆场步的功底,把蛇妖的妖娆与仙子的端庄完美融合。
在《在远方》饰演的霍梅母亲身上,曾黎巧妙植入戏曲元素。煮茶时的兰花指,训女时的拖腔念白,让这个现代角色透着老票友的做派。这种创新并未割裂角色,反而赋予人物更深的文化纵深感,展现出戏曲程式在现代剧中的另类生命力。
三、破壁者的文化担当
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后台,曾黎总会带着戏曲头面把玩。某次节目间隙,她即兴展示的剑舞让年轻艺人看得入神,这段视频在抖音获得百万点赞。她深知,要让年轻人爱上戏曲,需要找到传统与潮流的共鸣点。
2021年汉服文化节上,曾黎将京剧贴片改良成时尚发饰,用电子音乐重新编曲《梨花颂》。这种大胆尝试引发热议,却也成功让更多95后开始搜索京剧唱词。她像一座行走的桥梁,用明星效应为戏曲打开流量入口,又在商业活动中坚守艺术本真。
从央视戏曲春晚的舞台到横店影视城的片场,曾黎始终带着梨园子弟的自觉。当被问及为何坚持推广戏曲时,她轻抚腕间戴了二十年的沉香木念珠:这是师父传的,就像戏曲的血脉,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就太可惜了。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这位跨界传承者正用柔韧而执着的方式,续写着古老艺术的新传奇。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