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青衣入骨的影视人生

曾黎:青衣入骨的影视人生

在《星汉灿烂》中,那个用茶盏都能端出贵妃仪态的宣皇后,让观众突然惊觉:这位中戏96级七朵金花之一的美人,举手投足间总带着与众不同的古典韵味。曾黎的特别之处,正是源于她骨子里浸润的戏曲魂灵。

一、戏校七年铸就程派风骨

1987年,11岁的曾黎踏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开始了七年的京剧科班生涯。清晨五点半的晨功,练功房里挥汗如雨的圆场步,把腿架在墙上吃饭的日常,这些刻进肌肉记忆的基本功,塑造了她日后在荧幕上独特的形体美学。

专攻程派青衣的曾黎,深得声断气连的演唱精髓。程砚秋大师的脑后音唱法讲究以气托声,这种控制气息的功夫,让她在影视台词处理上总能保持恰到好处的呼吸节奏。《在远方》中与刘烨的对手戏,每个气口的停顿都暗含情感涌动。

二、戏曲基因的影视转化

《聊斋》里的梅三娘回眸时,那双含嗔带怨的丹凤眼,分明是程派经典《春闺梦》中张氏的眼神再现。古装剧中,她走路的步态总带着青衣的行不动裙之美,即便身着现代时装,肩颈线条仍保有旦角演员特有的舒展。

戏曲舞台赋予的镜头感,让曾黎特别擅长处理长镜头表演。《大唐荣耀》中长达三分钟的面部特写,她仅凭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完成人物心理的完整弧光。这种无实物表演的功力,正是源于戏曲程式化训练的馈赠。

三、文化传承的当代演绎

2017年央视戏曲春晚,曾黎重披霞帔演绎《锁麟囊》选段。水袖轻扬的瞬间,那个在横店拍戏间隙仍坚持吊嗓子的女演员,终于让世人看见她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她在综艺节目中即兴展示的卧鱼身段,惊艳了无数年轻观众。

如今活跃在非遗推广活动中的曾黎,总爱说:青衣的魂不能丢。在短视频平台教网友戏曲手势,在剧组给年轻演员讲云手要领,她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让传统程式焕发新生。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将戏曲美学融入现代审美的创造性转化。

从京剧舞台到影视荧幕,曾黎用三十年完成了传统文化的跨媒介对话。当流量明星们追逐着转瞬即逝的潮流时,这位最美学姐始终保持着青衣演员的从容气度。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传统艺术当代化最好的注脚——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形式上的复古,而在于将文化基因内化为独特的艺术表达。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