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风云起背插锦旗为哪般?

戏台风云起背插锦旗为哪般?

每当锣鼓声急,戏台上一员虎将翻身亮相,背后五彩锦旗猎猎生风,观众席总会爆出阵阵叫好。这插旗的戏码究竟有何玄机?且听我细细道来这般戏曲门道。

**一、旗影藏乾坤**

传统戏曲中的插旗行当有个雅称——靠旗将。演员背插四面三角锦旗,每面旗长逾三尺,用上等杭缎扎制,旗面绣着祥云猛虎,旗角缀着金线流苏。这些旗子可不是装饰,老戏迷都晓得,旗角系着四枚铜铃,名唤惊堂铃。当年杨小楼演《长坂坡》,一个鹞子翻身,铜铃脆响如裂帛,生生把看客的魂儿勾了去。

**二、旌旗辨忠奸**

内行人看门道,单凭靠旗颜色就能断忠奸。程长庚演《定军山》里的黄忠,必用杏黄旗配白虎纹;而《白良关》里的奸臣苏宝同,旗面定是墨绿底色衬着碧眼蟾蜍。更有讲究者,旗杆长短暗藏玄机——忠臣旗杆三尺三,取三三不尽之意;奸佞旗杆二尺八,暗合二八短命的忌讳。

**三、旗语胜千言**

真正的角儿能把靠旗耍出花儿来。盖叫天演《挑滑车》时,靠旗能随唱词忽而如利剑指天,忽而似垂柳拂地。最绝的是旗打连环的绝活,四面旗子此起彼伏,竟能打出风雷雨电四般变化。某年天津卫堂会,李少春演《战宛城》,一杆靠旗突然脱落,他顺势以枪尖挑旗,即兴编了段单旗破阵的新戏码,反倒成就梨园佳话。

**四、旗魂今犹在**

如今长安大戏院里,青年武生演《八大锤》,仍要苦练三年旗功。现代戏服改良了靠旗结构,内置碳纤维骨架,重不过三斤,但老规矩不改——上场前必要对旗三拜,取旗开得胜之吉兆。去年国家大剧院演《赵子龙》,靠旗上竟嵌了LED灯带,银枪过处流光溢彩,传统与现代在这方寸戏台碰撞出新的火花。

戏谚有云: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一眼之戏在于旗。这插旗的戏码,何尝不是中华戏曲写意美学的精妙注脚?当铿锵锣鼓再起,且看那锦旗翻飞处,尽是千年文化的气韵流转。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