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江湖的暗语:听懂这些词才算入了门
戏曲江湖的暗语:听懂这些词才算入了门
戏台上铜锣一响,水袖翻飞间,演员们口中常蹦出些让新观众摸不着头脑的词儿。这些传承百年的戏曲术语,恰似江湖中的暗语切口,既是行当规矩,更是戏曲艺术的独门密码。今天咱们就来破译这些充满魅力的行话。
一、戏班里的职称表
旧时戏班规矩森严,每个岗位都有专属称谓。管服装的不叫服装师,得尊称箱倌——大衣箱管蟒袍官服,二衣箱管短打武服,三衣箱管靴鞋盔帽。后台给演员递道具的称作检场人,既要眼疾手快递刀枪,还得趁观众不注意挪桌椅。最讲究的要数文武场,文场是吹拉弹唱的乐师,武场是敲锣打鼓的场面,老辈艺人说七分场面三分唱,足见伴奏的重要性。
二、舞台上的黑话
戏台上处处是学问,九龙口特指鼓师坐的位置,源自唐明皇打鼓的典故。演员站定位置叫归中,走台步叫踩八字。最有趣的是饮场——角儿在台上公然喝茶润嗓,老观众不但不嫌出戏,反把这当作名角特权。武戏里的打出手更绝,刀枪剑戟满场飞,看似惊险实则有严格套路,哪个兵器该抛多高,接的人站哪方位,都是千锤百炼的功夫。
三、表演中的行规
宁穿破不穿错道出了戏曲穿戴的讲究:青衣不能戴凤冠,花脸必须勾脸谱。唱腔讲究字正腔圆,一个上口字能分出是京派还是海派。做功更有手眼身法步五法,旦角的兰花指要欲左先右,武生的云手得圆如满月。就连谢幕都暗藏门道,碰头好是开场彩,哭头得满堂彩,遇到名角返场,那得叫翻场子。
这些带着岁月包浆的戏曲用语,像一把打开传统艺术大门的钥匙。当年梅兰芳在纽约演出,特意在报纸上刊登戏曲术语解释,结果每场谢幕多达十五次。如今我们听戏时,若能听懂几句行话,看懂的就不只是故事,更是唱念做打间的千年风流。下次进剧场,当听到老戏迷夸某角儿身上干净,您可别真以为在说戏服整洁,那是在夸身段漂亮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