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戏常州:藏在小巷深处的梨园旧时光

寻戏常州:藏在小巷深处的梨园旧时光

清晨的椿桂坊飘着油条香,我循着断续的二胡声拐进斑驳的老巷。穿着练功服的老人拎着豆浆匆匆走过,衣角翻飞间露出半截水袖——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常州这座千年古城里,戏曲从未离场。

**青果巷里的百年针脚**

青石板尽头,霓裳阁的蓝底金字招牌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推开雕花木门,檀香混着丝绸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八旬的周阿婆戴着老花镜,正用金线在鹅黄缎面上勾勒牡丹纹样。这件云肩是给锡剧团的当家花旦赶制的,她手中的银针在晨光里划出细碎的流光。墙角堆着各色绣片,从昆曲的素雅到黄梅戏的明艳,一针一线都藏着梨园春秋。

**文化宫旁的秘密基地**

穿过文化宫剧场散场的人群,后巷不起眼的红氍毹戏装店总在暮色中亮起暖灯。老板老张是退役武生,店里陈列着修补过的靠旗、重新串珠的凤冠。这件蟒袍是八十年代省昆下乡演出穿的,他轻抚着褪色的龙纹,眼中有光。每逢周末清晨,总能看到票友们在这里试穿行头,对着落地镜摆身段,老张就倚在门边哼着海岛冰轮初转腾。

**湖塘老街的意外邂逅**

湖塘桥下的老茶馆二楼别有洞天,枕流轩的玻璃柜里躺着泛黄的工尺谱和包浆的老月琴。店主是评弹世家的女儿,她擦拭着紫檀三弦娓娓道来:这把琴陪爷爷唱遍江南码头,琴腹里还藏着梅兰芳先生演出的戏票。说话间,楼下传来吴侬软语的《珍珠塔》,穿堂风掀起案头宣纸,露出半幅未完成的戏装手绘。

暮色渐浓时,我抱着新淘的苏绣水袖走在西瀛里城墙下。护城河倒映着霓虹,却依稀听见某处传来清越的梆子声。这些散落在街巷的戏曲小店,就像嵌在时光褶皱里的珍珠,等着有心人来轻轻拾起一段流淌的梨园旧梦。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