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常州戏曲会馆:曲韵悠长的文化地标这样找》

《寻访常州戏曲会馆:曲韵悠长的文化地标这样找》

常州人对戏曲的情结,藏在青果巷的石板路上,隐于运河畔的茶馆里,而真正能触摸到这份艺术传承的实体空间,非常州戏曲会馆莫属。这座承载着锡剧、评弹等地方曲艺精髓的场馆,正以独特的姿态吸引着本地戏迷与外地游客。不过初来乍到的朋友,往往会被导航软件上跳出的数个相似地址绕得晕头转向——今天咱们就拨开迷雾,细说这座文化殿堂的正确打开方式。

**藏在闹市中的曲艺秘境**

戏曲会馆的主场馆坐落在天宁区罗汉路9号,与红梅公园仅一街之隔。老常州人都知道,这个选址颇有讲究:往北五百米是见证城市变迁的天宁禅寺,向南穿过两条街就是烟火气十足的文化宫美食街。这种左手千年古刹,右手市井烟火的布局,恰似传统戏曲雅俗共赏的特质。

若乘坐地铁1号线,在文化宫站3号口出站后,沿着延陵西路向东步行约800米,见到红梅公园南门时右转进入罗汉路,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群便映入眼帘。开车前来的朋友要注意,场馆正门虽设有临时停车位,但周末时段常常爆满,建议将车辆停放在文化宫地下停车场,步行过来不过七八分钟路程。

**门中有门的玄机**

第一次到访的游客常被会馆的入口设计迷惑——临街的朱漆大门看似寻常,实则暗藏双重身份。工作日上午这里是戏曲博物馆的参观入口,展示着从清代戏服到现代舞台模型的百年变迁;到了下午三点后,西侧耳房会悄然打开另一扇雕花木门,这才是通往演出厅的真正通道。这种日展夜演的巧妙设计,让同一空间在不同时段焕发别样生机。

特别提醒提前预约的观众:网络购票后需在入口右侧的票务咨询处兑换实体票券,工作人员会贴心地用毛笔在仿古戏票上书写座位号,这份仪式感从进门那刻就开始了。若是临时起意前来,不妨试试演出前半小时的现场余票,运气好时能碰到视角极佳的加座。

**听戏之外的隐藏玩法**

资深戏迷都知道,戏曲会馆的魅力远不止舞台表演。每周三上午的后台开放日,可以近距离观看演员勾脸、勒头的全过程,运气好的话还能跟着武生学两个云手动作。二楼回廊的曲艺书房收藏着大量绝版曲谱,伴着窗外的竹影婆娑,翻看泛黄的工尺谱别有一番滋味。

最惊喜的当属地下一层的互动体验区,这里用全息技术还原了《珍珠塔》《双推磨》等经典剧目的名场面。站在特定区域摆个造型,智能系统会自动将游客的身影融入戏曲场景,生成专属的入戏图。上次带外地朋友体验,她扮作《玉蜻蜓》里的王志贞,水袖轻扬的瞬间被定格成数字藏品,至今还是她朋友圈的置顶图片。

**夜游彩蛋不可错过**

华灯初上时的会馆别具风韵,屋檐下的宫灯次第亮起,投射在院中太湖石上的全息投影开始演绎《霓虹灯下的评弹》。建议看完晚场演出别急着离开,穿过中庭的月洞门,会发现个挂着曲苑茶寮灯笼的隐秘空间。这里提供以戏曲为灵感的特调饮品,贵妃醉茶里的桂花酿搭配碧螺春,恰似《长生殿》的缠绵悱恻;夜奔特饮用冷萃咖啡混合薄荷,倒真有几分林冲雪夜疾行的凛冽。

从去年开始,每月农历十五的戏楼夜话成为新晋网红项目。不是正襟危坐的讲座,而是老艺人们围坐八仙桌,就着茶点瓜子聊梨园掌故。上次听八十高龄的锡剧名角钱老师讲下乡巡演时用箩筐搭戏台的往事,说到兴起处还即兴来了一段,那种未经修饰的原生态表演,比正式舞台更触动人心。

寻访戏曲会馆的过程,本身就像参与一场沉浸式演出。当你真正站在那方飞檐之下,才会明白所谓入口,不仅是地理坐标的抵达,更是打开传统文化的一把密钥。下回有朋友问起位置,不妨神秘一笑:罗汉路上找那棵两百岁的银杏,树影婆娑处,便是曲韵起时。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