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声探影:梨园名角刘然的戏里春秋

寻声探影:梨园名角刘然的戏里春秋

推开正乙祠戏楼朱红色的木门,一声清亮的唱腔穿云裂石而来。台上水袖翻飞间,那双顾盼生辉的丹凤眼让台下老戏迷们心头一颤——这正是刘然在《游园惊梦》中饰演的杜丽娘。这位京城戏曲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正用他独有的艺术魅力,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梨园新传奇。

一、玉兰初绽:从胡同小子到梨园新秀

前门西河沿的胡同里,清晨五点总能听见少年人吊嗓子的声音。刘然幼时跟着票友爷爷听戏,八岁那年偶然被京剧名家李光发现,从此拜入师门。冬练三九的清晨,他裹着军大衣在陶然亭公园练功,把青石台阶上的积雪踩出深深浅浅的脚印;夏练三伏的午后,汗水浸透的练功服能在院中杨树上晾出盐霜。

2012年北京青年戏曲节,刘然以《八大锤》陆文龙一角技惊四座。当银枪在舞台划出流星般的弧线,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这张身着白箭衣、背插飞虎旗的定妆照,至今仍是戏迷收藏的珍品。

二、守正创新:传统程式中的现代演绎

在长安大戏院后台,刘然化妆镜前总摆着《梅兰芳舞台艺术》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他将西方戏剧理论融入传统程式,在《赵氏孤儿》中创新设计的跪步甩发,将程婴的悲怆演绎得淋漓尽致。戏迷手机里流传的演出片段里,那缕飞扬的黑发如同泼墨山水中的惊鸿一笔。

数字时代,刘然在短视频平台开设然说戏专栏。镜头前他素面朝天,用京片子讲解云手要领,示范卧鱼技巧。一组后台练功照意外走红网络,照片中他穿着汗湿的跨衣指导小学员,腰间玉佩随着示范动作轻轻摆动。

三、薪火相传:戏台内外的文化担当

每逢周末,刘然总会出现在前门老舍茶馆的公益讲座。那张他与孩子们一起勾脸谱的工作照里,油彩沾染的不仅是宣纸,更是文化传承的印记。他发起戏曲进校园项目时设计的教学卡片,将生旦净丑化作Q版漫画,让00后们爱不释手。

在正乙祠古戏台的雕花窗棂下,刘然正带着青年演员排练新编戏《中轴谣》。夕阳为他们的身影镀上金边,手机镜头定格下这古今交融的瞬间。戏台楹联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见证着古老艺术的新生。

幕起幕落间,刘然的身影穿梭于戏台上下。当智能手机的闪光灯与舞台追光交相辉映,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更是一个时代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凝视。那些在社交媒体流转的精彩瞬间,终将汇成梨园长卷中新的丹青笔墨。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