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苑趣谈梨园行里的饺子名角儿您听说过吗?
【戏苑趣谈】梨园行里的饺子名角儿您听说过吗?
在京城老戏迷的茶余饭后,总流传着这样一桩趣谈:某年腊月廿三祭灶时节,广和楼贴了出奇戏码——《灶王擀面》,听说台上的青衣边包饺子边唱西皮流水,那面皮儿在她手里转得跟风火轮似的。自此,饺子青衣的名号就在四九城传开了。
要说这包饺子入戏的讲究,还得从光绪年间的《四郎探母》说起。当年谭鑫培先生演到坐宫一折,为表现铁镜公主的思亲之情,特意在唱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时,手上捏着绣花针作包饺子状。后台师傅们都说,这叫无声胜有声,那针尖上挑着的哪是绣线,分明是思乡的愁绪。
真正把包饺子绝活带上台的,当属民国初年的梆子坤伶小翠喜。她在《王宝钏》寒窑戏里,边揉面团边唱十八年守得云开见月明,面团在她指尖三捏两转就成了元宝饺。最绝的是唱到薛郎归三字时,正巧把饺子捏出个将军盔的形状,赢得满堂叫好。有老观众回忆,她那手绝活是跟东来顺面案师傅偷学的。
如今长安大戏院每逢冬至,必演保留剧目《冬至宴》。这出戏里旦角要当场包出七十二个褶的月牙饺,还要在数九寒天风雪紧的唱段里,把饺子捏出梅花、如意等八种花样。去年扮演薛湘灵的青年演员李玉茹,为此专门拜师天津狗不理的面点传人,把个面团揉得比水袖还溜。
梨园行的老师傅们常说:戏不离技,技不离活。这包饺子的功夫看似烟火气十足,细琢磨却暗合戏曲手眼身法步的要诀。下次您要是见着戏单上有《龙凤面》《花为媒》这些带厨房戏的剧目,可得多留个心眼——保不齐哪位角儿就藏着捏饺子的绝活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