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戏台亮这些名角唱吉祥
正月初九戏台亮这些名角唱吉祥
正月初九的晨雾还未散尽,闽南的庙宇前早已搭起了红绸装点的戏台。在台湾鹿港天后宫,身着蟒袍的老生一声玉皇赐福到人间的唱腔划破天际,台下端着茶碗的老茶客们会心一笑——这出《天官赐福》的吉祥戏,年年正月初九必定要唱的。
一、九日戏俗有来头
福建沿海至今流传着初九天公生的古谚,这个供奉玉皇大帝诞辰的日子,戏曲演出有着特殊讲究。漳州芗剧团老团长陈松民回忆,早年戏班要提前三日斋戒沐浴,演出当天后台必设香案,演员登台前需向戏神田都元帅行三跪九叩大礼。
泉州高甲戏传承人曾文杰展示过清代戏单,正月初九的戏码清一色是《蟠桃会》《麻姑献寿》等吉庆剧目。戏班行当分配也暗含玄机,须由德高望重的老生开台,武生压轴,取文武双全之意。
二、戏台群英谱
台湾歌仔戏名伶唐美云每年初九必演《八仙贺寿》,她独创的云手步将仙女驾云的姿态演绎得出神入化。在厦门同安,高甲戏名角吴晶晶的《天女散花》堪称一绝,七米长的水袖能舞出九重云霄的意境。
莆仙戏老艺人黄宝珍的《玉皇登殿》别具特色,她将莆田木偶戏的傀儡步融入老旦身段,塑造出威仪万千的王母形象。去年正月初九,98岁高龄的她仍坚持登台,成为当地美谈。
三、古艺新声传薪火
年轻演员正在为传统注入新活力。福州闽剧院90后演员林颖将街舞元素融入《跳加官》的程式动作,让年轻观众直呼传统也可以这么酷。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推出的《元宇宙·天宫》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玉皇大帝与航天员隔空对唱。
在晋江梧林古村落,侨乡少年用闽南语RAP重新演绎《玉皇经》,轻快的节奏里依然保留着风调雨顺的古老祝祷。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恰似初九清晨庙宇的香烟,袅袅升起又落地生根。
戏台上金锣再响,老琴师调试着椰胡的音准。那些承载着千年祝愿的曲调,正随着新一代演员的创新演绎,在正月里的每个初九继续生长。当大幕拉开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期盼。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