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点里辨乾坤:戏中人名堂多
锣鼓点里辨乾坤:戏中人名堂多
锵——一声锣响,戏台后转出个花脸大汉,台下老大爷磕着瓜子直拍大腿:好个净角儿!邻座小伙子却嘀咕:这不就是大花脸吗?这台上唱戏的人物,名号里的讲究可多着呢。
**一、行当里的大学问**
老戏班后台挂着五色戏服,每件衣裳都暗藏玄机。武生的大靠插着四面靠旗,走起台步虎虎生风;青衣的水袖足有三尺长,甩出去能勾住满堂喝彩。就说这生旦净末丑,每个字都是一本戏折子。须生要唱出云遮月的沙哑嗓,花旦得走出风摆柳的俏步子,单是丑行就分文丑、武丑、方巾丑,耍起嘴皮子能逗得满场前仰后合。
**二、地方戏里的花名册**
在绍兴的乌篷船头听越剧,女小生用吴侬软语唱梁祝;到成都茶馆看川剧,变脸艺人唰地抹出红黄蓝白。秦腔里的红生要吼出八百里秦川的豪迈,昆曲闺门旦的兰花指得捏出江南烟雨的缠绵。福建高甲戏的傀儡丑模仿提线木偶,豫剧帅旦穆桂英能扎靠旗唱武戏,这些五花八门的叫法,都是老祖宗传下的活字典。
**三、名角儿与戏中人**
梅兰芳描着丹凤眼唱《贵妃醉酒》,程砚秋踩着跷功演《锁麟囊》,名角儿与角色早已水乳交融。京城戏迷管谭鑫培叫活孔明,沪上票友称周信芳为麒麟童,这些绰号比本名还响亮。现在年轻人追京剧偶像,给于魁智起外号老生首席,给李胜素封梅派掌门,戏里戏外的人儿,就这样在票友口口相传中活成了传奇。
戏台楹联写着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方寸之间的人物名号,藏着华夏千年的文化密码。下回听戏时仔细瞧,那勾着脸谱的人儿刚亮个相,老戏迷准能脱口叫出他的行当名——这可是咱们中国人独有的看戏门道。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