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书里那些勾魂的腔调:听一次就忘不了的经典
大鼓书里那些勾魂的腔调:听一次就忘不了的经典
北京的茶馆里,总有那么几位老先生闭着眼打拍子,听到动情处,后槽牙咬得咯吱响。这景象说的不是京剧,而是大鼓书。要说哪种大鼓最勾人魂魄,老票友们能争得面红耳赤,但有几段腔调,总能让他们放下茶碗,齐齐喊出一声好!
一、京韵大鼓里的百转千回
骆玉笙的《剑阁闻铃》能把人听得寒毛直竖。那句马嵬坡下草青青的拖腔,像把琵琶弦往人心里揉。最绝的是唐明皇哭杨贵妃那段,老先生们说这叫哭腔不哭,明明哀到骨子里,偏要端着皇家的体面。听这段得配着檀板声,那板眼打在字缝里,硬是把七分哀怨压成三分隐忍。
鼓曲名家白云鹏的《黛玉焚稿》更是了得。唱林妹妹临终时,鼓槌在鼓边上轻轻一蹭,活脱脱像纸张在火盆里蜷曲的声音。这段讲究说中带唱,半念半唱间把潇湘馆的竹影都唱活了。有个票友说,听完这段,三天不敢看《红楼梦》。
二、西河大鼓的泼辣劲儿
马增芬的《玲珑塔》是西河大鼓的招牌。十三层玲珑塔绕口令,快板打得像炒豆子,偏要字字清楚。最绝的是那句老僧念经摇头晃脑,鼓槌在鼓心上转着圈敲,真能听出和尚晃脑袋的节奏。这段活脱脱是声音的杂技,听得人又紧张又痛快。
《闹天宫》里的猴王耍金箍棒,鼓点跟着棍花走。孙悟空偷蟠桃那段,鼓师用鼓帮子模仿猴子啃桃的声响,咔嚓一声脆响,台下准保笑倒一片。西河大鼓的泼辣就在这儿,能把神仙事唱出市井味。
三、京东大鼓的泥土香
董湘昆的《送女上大学》透着股热乎气。老父亲送闺女进城那段,三弦拨得像老牛车吱呀呀响。那句别忘了咱家腌的萝卜干,把庄稼人的实诚全唱进去了。这段现在成了婚庆必点曲目,新娘子出门前放一段,比西洋乐更催泪。
《老来难》唱的是白头人遭嫌弃,鼓点沉得能砸进地底。最扎心是那句儿孙满堂无人应,鼓槌在鼓边上一划拉,活像老人颤抖的手。这段在乡下红白事上常唱,唱得年轻人低头发誓要孝顺。
大鼓书的好听,全在勾魂二字。京韵大鼓的雅,西河大鼓的野,京东大鼓的土,各有各的绝活。现在剧场里年轻人多了,有穿汉服的姑娘跟着鼓点晃脑袋,有戴耳钉的小伙儿学打花板。这些老腔老调非但没成古董,倒像陈年酒曲,遇上新粮食,反而酿出更烈的滋味。下次路过茶馆,不妨掀帘子进去,保管有段腔调能勾住你的魂。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