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如观阵疾板似流星——细数戏曲中的快嘴绝活儿
听戏如观阵疾板似流星——细数戏曲中的快嘴绝活儿
话说梨园行当里,戏迷们最爱在茶楼里论个高低。有人痴迷婉转悠长的拖腔,有人偏爱行云流水的快板。今儿个咱们就掰扯掰扯那些让人听得喘不过气的快嘴戏,保管您听得耳热心跳,恨不得拍案叫绝。
一、梆子声里的急急风
豫剧《对花枪》里姜桂芝数落罗艺那段老身居住南阳地,堪称梆子腔里的机关枪。马金凤先生当年在天津卫演出时,这段快板愣是让台下观众数不清换了多少口气。二百多句唱词如珠落玉盘,从祖籍南阳说到瓦岗聚义,行当里都管这叫倒核桃车的功夫。
河北梆子《徐九经升官记》里当官难唱段更是绝活儿。裴艳玲先生演绎这段时,将芝麻官满腹牢骚化作连珠妙语。快板里夹杂着俏皮话,字字带响儿,末了那句我劝世人莫做官的甩腔,活脱脱画龙点睛。
二、皮黄腔中的绕口令
京剧《四郎探母·坐宫》里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的嘎调快板,老生行当的试金石。当年孟小冬在上海贴演此戏,这段疾如骤雨的西皮快板,把铁镜公主的惊诧与焦灼唱得入木三分。戏迷都说,听这段得提着气儿,生怕哪个字儿打了磕绊。
《红娘》里叫张生的南梆子更是花旦必修课。荀慧生先生创的这段唱,快而不乱,脆而不燥。红娘机灵劲儿全在舌尖上打转,尤其是你休要惊惊怕怕、慌慌张张的叠字句,真真儿是百炼钢化绕指柔。
三、地方戏里的急板王
川剧高腔《归舟》中秋江冷唱段,旦角要在三分钟内唱完十八韵。陈书舫先生当年在锦江剧场演这出,快板如刀削面般利落,末了那句怕什么风狂雨又骤的立音,直冲云霄。戏班子里都传,没二十年功夫,甭想碰这段活。
评剧《花为媒》报花名本是小慢板,但新凤霞先生加了个急报花名的彩头。五六十种花卉名目如爆豆般吐出,偏又字字入耳。天津观众最爱上这个当,每回都哄着角儿来段快的,说是比听相声贯口还过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快嘴戏码看似热闹,实则是演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硬功夫。下次您再听戏,不妨细品这疾风骤雨里的门道——哪处换气偷气,何处喷口劲头,保准能听出个中三昧。正所谓:疾板如珠落玉盘,慢腔似风过荷塘,快慢相生方显戏曲真章。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