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戏腔一响,骨头缝里都透着劲头!
听这戏腔一响,骨头缝里都透着劲头!
若说流行音乐是夏日冰镇的汽水,那戏曲便是陈年的烈酒。当那些浸透了百年风霜的唱腔在耳边炸响,浑身的筋骨仿佛被灌入一股子热辣辣的劲头,叫人忍不住要拍案叫绝。大江南北的戏台上,总藏着几出能让听戏的人直起腰杆、瞪圆眼睛的硬核剧目,那些个高亢激越的调门,能把屋檐上的瓦片都震得直打颤。
一、黄土地里吼出的生命呐喊
西北高原的秦腔一开口就是扑面而来的苍劲,老艺人们常说唱秦腔要唱得喉咙出血。听《辕门斩子》里杨六郎那一声斩字,带着破音的嘶吼直冲云霄,仿佛要把千年的委屈都从胸腔里掏出来。这出戏里的二十四哭堪称一绝,每声哭腔都像在刀尖上滚过,听得人后脊发凉却又酣畅淋漓。
豫剧《打金砖》里刘秀的哭太庙更是把悲怆唱出了金石之音。老生演员要连摔二十八个僵尸,每摔一次都伴着裂帛般的唱腔,金銮殿上的悲鸣与肉体的撞击声交织,愣是把帝王之痛演成了人间绝唱。河南梆子的调门本就高亢,这出戏里演员的声带简直是在钢丝上跳舞。
二、水乡码头迸发的血性豪情
江南的刚烈藏在柔波之下,绍兴大班的《龙虎斗》就是最好的证明。赵匡胤与呼延赞的对峙戏,两位武生踩着锣鼓点你来我往,唱词如连珠炮般喷射。尤其是斗狠那段,演员额角的青筋随着唱腔跳动,手中钢鞭舞得呼呼生风,把江南人的硬骨头展现得淋漓尽致。
闽南歌仔戏《薛刚反唐》更是把悲壮唱成了史诗。当薛刚嘶吼着反了这无道天,高甲戏特有的炸音技巧让每个字都带着火星子。演员在台上连翻十几个空心跟斗,唱腔却始终稳如泰山,这种武戏文唱的绝活,看得人恨不能跟着跳上台去。
三、边塞烽烟淬炼的英雄绝唱
雁门关外的晋剧《金沙滩》堪称悲壮美学的巅峰。杨继业带着七郎八虎血战沙场,老生沧桑的嗓音裹着塞北风沙,一句儿啊——的拖腔,在鼻腔与胸腔间来回震荡,把忠烈世家的宿命唱得荡气回肠。演员演到动情处,常常真把髯口甩得飞起,汗珠子混着油彩往下淌。
东北二人转里的《包公赔情》则展现了黑土地特有的烈性。当包拯唱到铁面无私也有情,粗犷的唱腔突然转柔,唢呐声贴着演员的嗓子眼打转,硬是在刚硬中劈出一片柔情。这种刚柔并济的唱法,像极了关东汉子滚烫的热血里藏着的那份细腻。
这些戏台上的金戈铁马,哪个不是先辈们把骨头磨成调门,拿心血熬成唱词?当大幕拉开,铜锣震响,那些浸着汗与血的唱腔便化作穿越时空的呐喊。如今戏园子里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像,老戏迷闭着眼打拍子,台上台下都在等那声穿云裂石的叫小番,等着被这传承了千百年的劲道,狠狠撞一下心口。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