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十八春一折传百年——探秘王宝宝钏苦守寒窑的戏中戏
寒窑十八春一折传百年——探秘王宝宝钏苦守寒窑的戏中戏
咿呀——!随着胡琴一声悲鸣,旦角甩着水袖跌坐在寒窑前,台下老戏迷们不约而同地往前探了探身子。这出《红鬃烈马·武家坡》里的经典唱段,正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后与薛平贵相认的重头戏。
**一、戏名里的春秋**
这折戏在民间有多个别名:老辈人爱叫《平贵回窑》,票友间惯称《武家坡》,而年轻观众则直白地称作王宝钏认夫。其实这三个名称都指向同一段故事——出自全本《红鬃烈马》的第十八折。
戏台上方悬挂的守得云开见月明匾额暗藏玄机。王宝钏抛绣球选中薛平贵时,薛郎不过是落魄乞丐;待得西凉称王的薛平贵乔装试探,寒窑前的王三姐早已青丝染霜。十八年时光在戏里凝缩成三刻钟的唱念做打,正是戏曲艺术的时空魔法。
**二、水袖里的乾坤**
程派青衣演绎这段戏时,三寸厚底靴在台毯上划出细碎云步,仿佛踏着时光的年轮。当薛平贵假意调戏试探,王宝钏一句军爷说话礼不端的嘎调,既要唱出贞烈气节,又得暗藏久别重逢的悸动——这分寸拿捏,没二十年功夫断难企及。
张派传人则另辟蹊径。在手指着西凉高声骂的流水板里,水袖翻飞如寒窑外漫天飞雪,指尖颤抖泄露着十八载积压的委屈。戏服下暗藏玄机:月白色褶子要特意做旧,领口处用灰线绣着细密补丁,灯光下若隐若现。
**三、戏外的人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四大名旦竞演此戏各显神通。梅兰芳在寒窑布景里暗藏机关,唱到三击掌时,窑洞顶棚应声落下片片雪花。程砚秋则反其道而行之,仅凭一盏孤灯、两把椅子,用唱腔构筑出寒窑的萧瑟。
老观众常念叨:看王宝钏要带三条手帕。一拭薛平贵出征时的泪,二抹寒窑乞食的苦,三擦夫妻相认的喜。这三条手帕,恰似戏曲人生的三昧真火,烧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忠贞与坚守。
戏台大幕落下时,那声薛郎——的拖腔仍在梁间萦绕。十八年光阴酿成的这折戏,就像陈年花雕,越品越有滋味。下次若在戏单上见着《红鬃烈马》,可记得细看是否有这出让人又哭又笑的《武家坡》。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