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里哪一曲能醉倒众生?老戏迷都在这几段里听酥了骨头

柳琴戏里哪一曲能醉倒众生?老戏迷都在这几段里听酥了骨头

提到山东地方戏,柳琴戏那股子泼辣劲儿总让人念念不忘。在鲁南苏北的田间地头,只要弦子一响,男女老少都能跟着调门哼上两句。但要论哪段柳琴戏最抓人耳朵,老戏迷们可要拍着腿吵上三天三夜——有人偏爱《喝面叶》里小媳妇的娇嗔,有人独爱《张郎休妻》里的哭腔,更有人就着《王二英思夫》的悲调能喝下半斤烧刀子。这戏台上的悲欢离合,怎一个好听了得?

**一、弦索声里辨真味**

柳琴戏的魂儿都系在那把柳叶琴上。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程式化唱腔,柳琴戏的声腔带着泥土的腥甜味儿,拉魂腔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旦角开嗓时那声嗯~哎~,像把浸了蜜的小钩子,直往人心里钻;老生的炸音一起,震得戏台梁上的灰都要簌簌往下落。更绝的是叠句花腔,演员能在半口气里甩出十几个婉转的音符,听得人恨不得把巴掌拍红。

**二、五大绝唱传百年**

要说最能展现柳琴戏韵味的,当属《喝面叶》。小媳妇陈士铎擀面叶时那串俏皮的数落:这面叶擀得薄如纸,下到锅里莲花转...,活脱脱把家常日子唱成了诗。饰演者李春生当年在运河边搭台,愣是让挑夫们听得忘了卸货,生生压断三根扁担。

《张郎休妻》里的休书一折更是揪心。丁玉兰老师演到手捧休书泪涟涟时,每个颤音都带着血丝,台下老太太们掏手绢的窸窣声能盖过锣鼓点。有次在枣庄演出,竟有个老汉当场哭晕过去,醒来还直念叨:这哪是唱戏,这是拿锯子锯人心呐!

**三、角儿比戏更勾人**

柳琴戏的角儿个个都有绝活。金嗓子王传玲唱《王二英思夫》,能把十八个月守寡的苦楚唱出九曲十八弯。最绝的是跪步绝技,边唱边跪着走完整个戏台,膝盖磨出血都不带皱眉。戏迷们都说:听王老板唱戏,得备着速效救心丸。

新派柳琴名家吕素芳更是个妙人。她在传统戏里揉进坠子调的婉转,把《白玉楼》里的小寡妇演得又媚又烈。前年在临沂演《三击掌》,临场加了段即兴哭腔,愣是把对手演员给带得忘了词,这事儿到现在还是戏班里的美谈。

**四、听戏要听门道儿**

真懂行的戏迷,听柳琴戏专挑三大件——琴要听揉弦带沙声,那是老艺人用指甲盖磨出来的特殊音色;板鼓要听雨打芭蕉点,得打出六月急雨的脆劲儿;最要紧是看演员的眼技,旦角一个嗔怪的眼神,比唱词更勾人三分。

下次若在鲁南遇上草台班子,别嫌板凳硌屁股。就着二两花生米,听段原汁原味的拉魂腔,保管你听得汗毛倒竖——那琴声里裹着黄河故道的风,唱腔里酿着老高粱酒的烈,这才是浸透了人间烟火的绝唱。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