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戏曲唱段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戏曲唱段

每到夏夜纳凉时分,总能想起小时候趴在竹榻上听爷爷奶奶哼戏的情景。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像夏夜的萤火虫,在记忆里忽明忽暗。今天带您重温几个刻在童年记忆里的经典唱段,看看您是否还能跟着哼上几句。

一、黄梅戏里的童趣时光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女驸马》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词,当年可是风靡大街小巷。孩子们举着树枝当马鞭,学冯素珍跨马游街的架势,把院子里的鸡鸭惊得四处乱窜。更别说《天仙配》里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几乎成了每个孩子学唱戏曲的启蒙曲目,连隔壁家刚会说话的小囡都能奶声奶气地接上绿水青山带笑颜。

记得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牛郎织女》在村里晒谷场放映时,大人小孩都搬着板凳占位置。当七仙女们甩着水袖唱起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整个晒谷场飘着爆米花香,那场景比现在的3D电影还鲜活。

二、京剧舞台上的英雄梦

谁家男孩没披过床单扮穆桂英?《穆桂英挂帅》里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至今仍是KTV戏曲榜单的常客。当年胡同里的小戏迷们,举着竹竿当长枪,学杨宗保走台步,摔得膝盖淤青还乐此不疲。《红灯记》里李铁梅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更是成了孩子们跳皮筋时的专属BGM。

最难忘的是学校文艺汇演,六年级的台柱子小明反串阿庆嫂,用蓝手帕包着头唱《沙家浜》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结果因为太过投入把课桌当茶桌拍,被校长笑着叫停。这段糗事到现在同学聚会还要拿出来说。

三、越剧雅韵中的江南记忆

江南的孩子对《红楼梦》选段有着特殊情结。越剧《红楼梦》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多少小姑娘偷偷拿纱巾当水袖,学黛玉葬花的娇弱模样。班里文艺委员小芳唱《追鱼》选段时,用宣纸糊的鱼尾裙至今还是老同学群里的表情包。

绍兴外婆家的乌篷船上,外婆常哼着《梁祝》十八相送的调子摇橹。粼粼波光里,过了一山又一山的唱词和着欸乃桨声,成了记忆里最温柔的催眠曲。现在听到电台放这些唱段,恍惚还能闻到船舱里新煮的菱角香。

这些流淌在童年时光里的戏曲旋律,像老屋檐下的雨滴,串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初体验。如今在公园里听见老人收音机飘出的熟悉唱腔,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那些浸润着祖辈智慧的唱词,那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旋律,不正是我们文化基因里最珍贵的密码吗?下次带孩子逛庙会时,不妨在戏台前多驻留片刻,让这些文化瑰宝继续在童声中焕发生机。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