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的穿云裂石——那些惊艳了时光的高音名角

**戏曲舞台上的穿云裂石——那些惊艳了时光的高音名角**

戏曲艺术讲究以声传情,高亢清亮的嗓音是许多剧种的灵魂。在百余年的戏曲发展史上,涌现出众多以高音见长的艺术家,他们用穿透云霄的声线在舞台上留下永恒的回响。

**一、京剧的云遮月**

李胜素在《贵妃醉酒》中演绎的海岛冰轮初转腾,将程派唱腔的婉转与梅派的高亢完美融合。她的高音似月华倾泻,在最高音处仍能保持珠圆玉润,被戏迷称为金属嗓。而张火丁在《锁麟囊》中独创的脑后音技法,让高音如穿云之箭直击观众天灵盖,每次唱到春秋亭外风雨暴时,总能引发全场喝彩。

**二、豫剧的虎啸腔**

虎美玲在《大祭桩·哭楼》中的十八连高堪称豫剧绝技。这位豫剧大师能在两分钟内连续拔高十八个音阶,最后那个直冲云霄的喂呀声,让观众仿佛看见声音的实体穿透剧场穹顶。年轻一代的汪荃珍则创新性地将美声唱法融入豫剧,在《朝阳沟》里用极具穿透力的高音演绎新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三、越剧的百灵音**

很少有人知道,越剧旦角宗师王文娟年轻时能唱到HighC。她在《红楼梦·焚稿》中那句万般心事付火焚,用渐次攀升的高音将林黛玉的绝望演绎得撕心裂肺。新生代演员方亚芬继承这一绝技,在《梁祝·楼台会》中通过真假声转换,让高音如银线抛入天际,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四、黄梅戏的山泉嗓**

严凤英在《天仙配》里开创的凤鸣腔,高音清亮如山中清泉。她演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时,尾音突然拔高八度,仿佛喜鹊直冲云霄,这个标志性唱法至今无人能完美复刻。马兰在《女驸马》中的高音则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尤其是为救李郎离家园的甩腔,让剧场后排观众都能感受到声波的震动。

**五、昆曲的水磨调**

沈昳丽在《牡丹亭·游园惊梦》中展现的啭喉技巧,将昆曲高音化作绕指柔。她演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高音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像蝴蝶穿花般在音阶间流转,这种险中求美的唱法,让传统水磨调焕发新生机。

这些戏曲艺术家们的高音绝技,不仅是天赋异禀的成果,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吊嗓苦练的结晶。当他们的高音响彻剧场时,那不只是声带的震动,更是一个剧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回响。在麦克风普及的今天,这种不依赖扩音设备的真声高音,已然成为传统戏曲最珍贵的活化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