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无人时,那些唱给幽冥的曲调究竟叫什么?
夜半无人时,那些唱给幽冥的曲调究竟叫什么?
在中国古戏台的雕梁画栋间,总有些唱段在夜半三更幽幽响起。老辈人说,这些曲调不是给活人听的——当月光漫过青瓦戏台,生旦净末丑的水袖拂过虚空,那些游荡的魂灵便会循着唱腔归来。
一、阴阳交界的古老约定
江南水乡的戏班至今恪守着一条祖训:每逢中元夜,必要在子时三刻开演《目连救母》。暗红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台上的老生用沙哑的嗓子唱着地狱十八层,层层有冤魂,台下空无一人,唯有月光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树影。这不是给活人看的戏码,相传目连尊者超度饿鬼的唱词,能让游荡的孤魂循着戏文找到归途。
在川北的深山里,傩戏班子至今保留着阴戏的绝活。他们用朱砂在黄表纸上画出狰狞的鬼面,戏到浓时突然将面具抛向空中。老人们说那些飘在半空的面具会自行唱戏,声音像是从地底钻出来的,带着潮湿的泥土气。这种给亡者听的戏从不留文字,全凭师徒口耳相传。
闽南的傀儡戏班至今遵循着三不演的规矩:雨夜不演《钟馗嫁妹》,朔望不唱《牡丹亭》,中元必演《目连救母》。老艺人抚摸着传了七代人的提线木偶,说这些傀儡的眼睛是用墓地的黑曜石镶嵌的,能看见凡人看不见的东西。
二、戏文里的幽冥密码
《目连救母》的戏本里藏着玄机。当目连尊者手执锡杖击开地狱之门时,戏班要连敲四十九下云板,每一下都要与远处寺庙的钟声相应和。某年七月半,苏州某戏班少敲了一下云板,次日戏台四周的柳树全部枯死,树皮上渗出暗红的汁液。
川剧《放裴》中有段著名的鬼步,旦角要倒退着走十八步阴阳步。老艺人说这是模仿新魂回望阳间的姿态,某次演出时,台上的演员突然多出一个模糊的白影,跟着旦角亦步亦趋,待演到魂归地府时,那个影子便消散在烛光里。
昆曲《牡丹亭》里杜丽娘还魂那折戏,过去戏班要在坟场边搭台。某年杭州某戏班在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台下突然传来幽幽的啜泣声,第二天人们发现戏台正对着座无名荒冢,坟前摆着朵带露的牡丹。
三、现世回响的幽冥曲
山西某古戏台的守夜人说,每逢雷雨夜,后台的戏箱会自行打开。描金的戏服在闪电中飘动,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整理行头。最老的箱底压着件褪色的红蟒袍,据说穿上这件戏服的演员,总能在台上看见前排坐着穿古装的人影。
湘西的辰河戏传人还记得三十年前那场特殊的演出。寨子里闹尸变,戏班连夜开演《目连救母》,当唱到锡杖震开地狱门时,祠堂里的棺材突然同时震动,待鸡鸣三遍,所有棺盖都出现了五道深深的抓痕。
某京剧名角回忆幼时随师学《乌盆记》,总见师傅对着空气比划身段。直到某夜偷看师傅在月光下练功,才发现师傅身边飘着个穿水衣的身影,正与他同唱未曾开言泪满腮的唱段。
这些唱给幽冥的曲调,至今仍在某个雨夜隐约传来。戏台下的青石板上,有时会莫名出现几枚湿漉漉的脚印,朝着戏台方向深深一揖,又消失在晨雾中。老艺人们说,这是那些得了超度的魂灵,在向人间最后道别。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