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无人时谁在唱戏给鬼听?

夜半无人时谁在唱戏给鬼听?

皖南深山的祠堂里,夜风卷着纸钱灰打着旋儿。老班主蘸着朱砂在戏子额间画下第三只眼,铜锣咣地炸响,一折《目连救母》唱得幽魂呜咽。这不是戏台上的表演,而是唱给幽冥众生的渡魂戏。

**一、阴阳交界的戏台**

明万历年间《帝京景物略》记载,北京城隍庙前每逢中元必演鬼戏,台上伶人扮作牛头马面,台下观者皆焚黄纸。这类特殊的戏曲表演,在长江流域被称为阴戏,黄河两岸唤作还魂戏,岭南闽粤则多称渡孤戏。

戏班子讲究三更开锣五更散,台前永远摆着三碗生米:一碗敬游魂,一碗敬山精,一碗敬水怪。湖南辰河戏老艺人至今记得,唱《耿氏上吊》时必须用真麻绳,唱到自缢处,后台师父要立即剪断绳索——这是与阴司抢魂的秘法。

**二、十八层地狱唱分明**

川剧《目连救母》保留着最完整的阴间唱段。刘氏打僧骂道堕入地狱,戏台上凭空现出刀山、油锅、血池三座刑台。扮演鬼卒的演员要反穿戏服,脸上画着青面獠牙,唱腔带着凄厉的拖音。当刘氏在望乡台回望阳世,台下乡民往往哭成一片。

湘西傩戏《搬师娘》更显诡谲。掌坛师用鸡血在黄表纸上画符,戏到高潮时符纸自燃,烟雾中传出幽幽的傩歌声。土家族老人说,这是梯玛巫师在请阴兵借道。

**三、现代霓虹照幽冥**

绍兴水乡的乌篷船头,老船工仍会在中元夜哼几句调腔戏。苏州评弹艺人传承着夜书传统,三弦一响,唱的尽是《活捉张三郎》《阴阳河》这类鬼魅故事。2016年,福建莆仙戏《目连救母》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那些给鬼唱的戏文,终是留在了人间。

当城市霓虹吞噬了最后一点星火,或许在某条幽深的巷弄里,依然飘荡着若有若无的戏腔。那可能是老艺人在温习戏文,也可能是另一个世界的观众,正在等待永不落幕的夜戏。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