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带孩子听戏?这些童趣戏曲别错过!
想带孩子听戏?这些童趣戏曲别错过!
周末带孩子看戏,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难题。传统戏曲的悠长唱腔、复杂剧情,常常让好动的小朋友坐不住。但您可能不知道,戏曲百花园里藏着一批专为儿童打造的精彩剧目,它们就像裹着糖衣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爱上这门古老艺术。
一、会动的皮影戏:光影里的童话世界
陕西华县皮影戏《哪吒闹海》,用五尺白幕就能变幻出东海龙宫的奇幻场景。当皮影师傅用竹签挑动哪吒的混天绫,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课本里的神话人物真的活了过来。在浙江海宁,皮影戏《小羊过桥》把简单的寓言故事演得妙趣横生,驴皮刻制的小动物们蹦蹦跳跳,连三岁宝宝都能看懂团结互助的道理。
这些藏在民间的皮影戏班,往往带着便携式戏箱走街串巷。演出结束后,孩子们还能钻进后台,亲手摆弄那些彩绘的皮影人偶,这种零距离接触比任何说教都更让人难忘。
二、会说话的布偶:木偶戏的魔法课堂
泉州提线木偶戏《火焰山》堪称儿童剧场的常青树。当三十多条丝线牵动的孙悟空翻着筋斗云出场,总能引发满场欢呼。更妙的是,演员会故意让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失灵,邀请小朋友上台对着木偶吹气助威,这样的互动设计让传统故事焕发新趣。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武松打虎》则把凶险的景阳冈变成了游乐场。布老虎会突然窜到观众席和孩子们躲猫猫,武松的梢棒变成逗虎棒,逗得小观众前仰后合。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表演,正是古老木偶戏的智慧所在。
三、穿戏服的小演员:儿童京剧正当时
北京某少儿京剧团的《闹天宫》别有新意:小演员们踩着厚底靴翻跟头,虽然不如专业演员稳当,但那份稚拙的认真劲反而更惹人怜爱。上海某剧院推出的《熊猫戏竹》更是脑洞大开,把国宝熊猫搬上京剧舞台,黑白色脸谱配上毛茸茸的戏服,连外国小朋友都看得目不转睛。
这些创新儿童京剧不再执着于原汁原味,而是截取经典唱段进行改编。《说唱脸谱》童声版把生涩的韵白变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们跟着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的节奏拍手,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戏曲知识。
带孩子听戏不必正襟危坐,杭州小热昏艺人在河坊街表演时,会往梨膏糖唱段里加入网络流行语;苏州评弹团的叔叔阿姨们,把《三只小猪》的故事编成了吴侬软语的弹词开篇。当传统戏曲放下身段,那些诙谐的念白、灵动的身段、华美的戏服,自然会成为孩子们眼中的神奇宝藏。下次周末,不妨带娃去剧场找找这些会唱戏的童话故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