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平调黑脸王:他们用生命演绎人间正气

河南大平调黑脸王:他们用生命演绎人间正气

中原大地的戏台上,总有一抹浓墨重彩的黑。这不是普通的黑色,而是包公额间的月牙黑,是张飞钢针般的须髯黑,是无数忠良义士的赤胆黑。河南大平调这门古老艺术里,正有这样一群黑脸王,用醇厚唱腔与铿锵做派,将中原儿女的忠肝义胆刻进戏台。

一、大平调里的黑脸密码

在豫北乡间的庙会戏台上,当锣鼓声骤起,台前观众总会屏息凝神。他们等待的不仅是黑脸的登场,更是一段关于忠义的集体记忆。大平调黑脸不同于京剧的程式化脸谱,演员用整张黑底勾勒出人物性格:包拯额间的月牙要勾得凌厉如刀,张飞的眼角要吊得似剑出鞘,就连黑脸边缘的白色晕染都暗含玄机——这是黄河故道特有的美学密码。

这种独特的扮相源自北宋瓦舍勾栏的遗韵。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弄参军已有以墨涂面的传统。千年演变中,中原艺人将儒家伦理融入油彩,让黑脸成为忠正耿直的图腾。在卫河两岸的戏班子里,师父传艺时总要叮嘱:勾脸要勾出骨气,黑脸的黑,是黄河泥沙沉淀出的正气。

二、戏台上的活包公

在滑县大平调剧团,张合义卸下戏装时是个清瘦老者,可一旦勾上黑脸,瞬间化作铁面判官。1983年豫北大旱,他带团在龙王庙连演三天《陈州放粮》。当唱到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时,台下饥民哭声震天。这场演出后来被老戏迷称作黑脸祈雨,人们说张合义的唱腔里带着黄河水的呜咽。

安阳的李连堂另辟蹊径。他将武术身段融入黑脸表演,在《铡美案》中独创三跺脚绝活:包拯怒斥陈世美时,三记跺脚震得戏台木板颤动,配合着喷火特技,把刚正不阿演绎得惊心动魄。这种表演如今已成非遗绝技,年轻人却鲜少知晓,当年李师傅为练这门功夫,生生跺坏七双厚底靴。

三、黑脸背后的时代印记

在浚县古戏楼斑驳的砖墙上,至今残留着特殊年代的标语。老艺人王金岭回忆,在那个样板戏盛行的年代,他们偷偷把《包公辞朝》改头换面继续演出。观众心照不宣——当包拯唱出宁肯乌纱不戴,定要除尽奸邪,台下总会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黑脸戏骨用智慧守护着文化血脉。

新世纪以来,大平调黑脸艺术面临新的挑战。濮阳青年演员刘振江在抖音开设账号黑脸小刘,用短视频演绎经典唱段。令人意外的是,他改编的《黑脸rapper》在年轻人中爆火,传统韵白与嘻哈节奏的碰撞,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有网友评论:原来包大人也会freestyle!

戏台上的黑脸仍在勾画,只是油彩里多了几分时代的光泽。在郑州大剧院的全息舞台上,虚拟包公与真人演员同台对戏;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游客可以体验黑脸彩绘。这些变革中的坚守,恰似黄河水裹挟泥沙奔涌向前——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腔浩然正气。当夜幕降临,中原大地的某个村头,老戏台又亮起汽灯,黑脸艺人一开腔,仍是那穿越千年的黄钟大吕。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