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出圈”背后,这些主播正在直播间里唱响传统文化

**河南戏曲“出圈”背后,这些主播正在直播间里唱响传统文化**

河南戏曲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符号,近年却在短视频平台上意外“翻红”。当人们以为年轻人早已远离传统戏曲时,一群操着地道河南方言的主播,用手机镜头打破了刻板印象——他们或是在田间地头开唱,或是在直播间里连麦对戏,硬生生把豫剧、曲剧唱成了“流量密码”。

一、张晓英:从梨园名角到“全网最飒黑包公”

如果你刷到过“黑包公怒甩双马尾”的魔性视频,一定记得那位画着黑色脸谱、头戴粉色蝴蝶结的女主播。她正是豫剧名家张晓英。作为豫剧黑头传人,她原本在专业剧场里演了二十多年包公,直到2020年把《探阴山》《下陈州》等经典唱段搬进直播间。

“老铁们,今天给恁唱个包公版《卡路里》!”张晓英的绝活是用豫剧唱腔改编流行歌曲,一段《包公喊麦》播放量破亿,连电影《满江红》都找她配唱戏曲插曲。如今她直播间常驻10万+观众,评论区挤满“90后”戏迷留言:“我妈说我终于和她有共同爱好了。”

二、李新纪:卡车驾驶室里的“移动戏台”

在周口鹿邑县的乡间公路上,42岁的货车司机李新纪有个绝活:等货时支起手机,在驾驶室开唱曲剧《卷席筒》。沾着油污的工作服与婉转的曲胡声形成强烈反差,让他半年涨粉80万。最火的一条视频里,他边啃烧饼边唱《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被网友戏称“用烧饼砸开了流量大门”。

“拉一趟货挣300,但直播间有人点戏打赏,够给孩子买奶粉了。”李新纪的走红带动了河南草根戏迷的直播潮。现在每晚8点,豫东平原上百个村庄同时亮起直播补光灯,田间地头都回荡着“辕门外三声炮”的唱腔。

三、00后王梦婷:戏曲科班生的“破壁实验”

在洛阳戏曲艺术学院的练功房,21岁的王梦婷常架着云台直播练功。她会先来段《花木兰》经典选段,接着换上汉服跳古风舞,最后用豫剧唱腔翻唱《孤勇者》。这种“戏曲+”模式让她收获15万年轻粉丝,有00后粉丝留言:“原来豫剧戏服比LO裙还华丽!”

更绝的是她和河南博物院联动的《唐宫夜宴》戏曲版,让文物“复活”唱豫剧,单条视频获官媒转发。网友笑称:“这届文物成精了,开口就是中!”

---

这些主播的走红绝非偶然。当58岁的农民戏迷赵大爷在直播间打赏时,他可能没意识到,自己正参与一场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数据显示,抖音“河南戏曲”话题播放量超86亿次,其中30岁以下观众占比达43%。从剧场到直播间,从专业院团到草根戏迷,河南戏曲正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云传承”。下次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从年轻人手机里传出时,别惊讶——那可能是河南戏曲在21世纪的新舞台。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