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戏戏曲名师:舞台背后的传承者

**北戏戏曲名师:舞台背后的传承者**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简称“北戏”)作为国内戏曲教育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戏曲艺术人才。其教师团队由一批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组成,他们不仅在舞台上成就斐然,更以“传帮带”的精神,为戏曲艺术的延续注入生命力。以下几位老师,堪称北戏教学的中流砥柱。

一、京剧名师:张燕

张燕是北戏京剧表演系的资深教师,工青衣行当。她早年师从京剧名家杜近芳,深得梅派艺术精髓。在教学中,她注重“口传心授”,尤其擅长通过经典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传授梅派唱腔的婉转与身段的细腻。她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小梅花奖”中摘得荣誉,其中不乏活跃在当今舞台的青年演员。

二、评剧传承人:王平

评剧作为北方代表性剧种之一,在北戏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王平老师从事评剧教学近三十年,以“新派”唱腔见长,曾与谷文月等名家同台合作。她独创的“情境教学法”将传统唱段与现代舞台表现结合,让学生在《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剧目的排演中快速成长。不少学生毕业后进入中国评剧院,成为院团的中坚力量。

三、昆曲导师:周好璐

昆曲的传承讲究“雅正”,北戏昆曲教师周好璐出身戏曲世家,祖父周传瑛是“传字辈”昆曲大家。她主攻闺门旦,在教学中注重文学底蕴的培养,常带领学生研读《牡丹亭》《长生殿》的文本,从词曲意境中揣摩角色。她的课堂被称为“活的昆曲博物馆”,不少学生因她的指导考入上海昆剧团等顶尖院团。

四、戏曲武功教师:李军

戏曲武戏对基本功要求极高,李军老师以“严师”著称。他曾是北京京剧院武生演员,后投身教学,专攻毯子功、把子功训练。他的课堂以“狠、准、稳”为准则,学生需经历长达数年的翻扑跌打训练。他培养的武戏演员多次参与央视戏曲春晚,并在《大闹天宫》《三岔口》等武戏中担纲主演。

五、地方戏教研室:多元并蓄

除主流剧种外,北戏还开设河北梆子、曲剧等地方戏课程。河北梆子教师刘玉玲(国家一级演员)将慷慨激昂的梆子腔与现代声乐技巧结合,拓宽学生的表现力;曲剧教师甄莹则以《少年天子》《茶馆》等新编剧目教学,探索传统戏的当代表达。

传承与创新并重

北戏的教师团队既有名家传人,也有跨界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以戏育人”。例如,京剧系近年推出的“戏曲+影视”课程,由青年教师牵头,尝试用新媒体传播戏曲文化;昆曲班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在实景中还原《游园惊梦》,让传统艺术“活”起来。

这些老师或许鲜少出现在热搜榜单,但正是他们的坚守,让戏曲的薪火代代相传。从一招一式到一腔一调,北戏的课堂里,藏着中国戏曲未来的模样。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