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摇头一闭眼这出戏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一摇头一闭眼这出戏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锵!一声锣响,戏台上老生猛地闭眼摇头,台下嗑瓜子的手突然顿住。这个经典动作仿佛暗号,总能瞬间抓住观众的心。在戏曲江湖里,这招有个鲜为人知的江湖切口——甩珠帘。

一、暗藏玄机的摇头闭眼

老戏迷都知道,戏曲讲究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旦角的水袖要甩出三尺白绫的柔美,武生的跟斗要翻出鹞子翻身的利落。但说到最考验功力的,当属那看似简单的闭眼摇头。京剧名家裴盛戎曾说:甩珠帘要甩出十八种伤心,闭眼要闭出三十六层天地。

这动作的精髓在于劲道。演员脖颈要像装了弹簧,先向左猛甩,发髻上的绒球应声飞起,紧接着向右回弹,力度要控制在绒球刚好触肩的瞬间。闭眼的时机更要精准,眼皮垂落的刹那,泪水恰好悬而未落。当年梅兰芳在上海天蟾舞台演《生死恨》,三记甩珠帘让台下哭倒一片,戏院连夜加卖手绢。

二、戏名暗藏玄机

这绝活在各地戏班有不同叫法。昆曲称珠帘掩月,秦腔叫老牛甩角,越剧唤作风摆柳。但要论最贴切的戏名,当属川剧《目连救母》里的九转回肠。戏中目连尊者每寻母一次便甩一次头,九次甩法各不相同,最后一次甩得冠冕上的珍珠散落,喻示佛法无边。

在福建莆仙戏中,《千里送京娘》的十八摇头堪称绝技。演员要连续闭眼摇头十八次,每次配合不同鼓点。老艺人林栋志八十高龄登台时,仍能甩得珠钗不乱,被戏迷称作摇头仙。后台学徒偷师,常备着红花油揉脖子。

三、千年传承的密码

这招看似简单的动作,藏着梨园行的生存智慧。早年戏班跑码头,遇到地痞闹场,台柱子就会来段甩珠帘。随着头饰上的铜铃叮当作响,藏在发髻里的铁蒺藜若隐若现,既能震慑宵小,又不伤和气。豫剧名家常香玉抗战时期义演,就靠这招吓退过汉奸。

在胶片电影《舞台姐妹》里,竺春花遭恶霸刁难时,突然连甩三个珠帘闭目,生生把反派看愣了神。这既是艺术夸张,也是梨园真实的生存写照。如今国家大剧院的年轻演员们,仍在凌晨五点的练功房对着镜子苦练,只为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瞬。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