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寻艺想学戏曲不用远走这几个宝藏地让你过足戏瘾!

【璧山寻艺】想学戏曲不用远走这几个宝藏地让你过足戏瘾!

锵!铜锣声在老茶馆里荡开,台上花旦的水袖划出一道弧线,台下嗑瓜子的大爷跟着哼唱起来——这就是璧山人骨子里的戏曲情结。若是您也想亲身感受戏韵悠长,不妨收好这份本地人私藏的学戏地图。

**第一站:文星古巷的川剧茶馆**

每个周末清晨,文星古巷飘着的茶香里总夹着吊嗓子的声音。65岁的杨传礼师傅守着祖传三代的茶馆,免费教孩子们耍翎子功。竹椅围成的教室里,常有白领下班后来学《秋江》里的船桨身段。咱们这儿不讲课时费,一壶碧螺春能听三折戏,想学就跟着比划。杨师傅的紫砂壶往桌上一顿,又给新来的姑娘示范起云步。

**第二站:区文化馆的夜校戏班**

文化馆二楼每到周三晚上就热闹非凡,区级非遗传承人程红梅带着二十来个学员在练《白蛇传》。从公务员到外卖小哥,不同职业的人在这里化身戏中人。去年招了批银发学员,63岁的张阿姨现在能唱整本《穆桂英挂帅》。程老师边说边调整着学员手中的折扇角度,下个月要在大成广场办露天教学展演呢。

**第三站:青杠社区的草台戏社**

穿过挂满戏服的弄堂,老棉纺厂改造的排练厅里,鼓乐声震得窗棂簌簌作响。这里聚集着一帮野路子出身的戏迷,团长王建国正带着大伙排新编川剧《璧山人家》。我们社规特别——学《变脸》前得先学会炒火锅底料!刚入社的00后小陈展示着手机里的排练花絮,说是要品出麻辣鲜香才能演好川人风骨。

**第四站:儿童公园的戏曲夏令营**

暑假的儿童公园凉亭里,总能看见扎着靠旗的娃娃们跟着老师转圈。艺培中心的李老师独创游戏教学法,把生旦净丑变成闯关游戏。上次教《盗仙草》,孩子们用VR设备体验了一把武打场面。正说着,两个画着花脸的小学员追着电子天兵满场跑。

夜幕降临时分,璧山大道旁的戏曲主题公园亮起灯来,随处可见对着水镜练眼神的票友。学戏这事在这里不讲究科班出身,可能早点摊老板随口就能教您两句帮腔,广场舞队伍里藏着几位深藏不露的琴师。要我说,在璧山学戏最大的妙处就是——转角遇到师父,生活处处是戏台。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