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京城戏韵探秘北京戏曲体验中心的前世今生

【寻踪京城戏韵】探秘北京戏曲体验中心的前世今生

(本文作者为资深戏曲爱好者,实地探访后撰文)

清晨的琉璃厂西街飘着油条香气,绕过荣宝斋那座青砖灰瓦的老楼,一抬头,北京戏曲体验中心的牌匾赫然映入眼帘。这处闹中取静的文化院落,像颗明珠嵌在南新华街与琉璃厂的交汇处,门前的石榴树正开着红艳艳的花。

老北京都知道,这地方原是京城四大戏楼之一的同乐轩旧址。宣统年间,谭鑫培、杨小楼等名角儿常在此登台。去年修缮时,工人还在后台发现块残缺的戏牌,上边梅兰芳三个金字虽已斑驳,却依稀可见当年盛景。如今这里既保留着古戏台的雕花藻井,又在东厢房添置了全息投影剧场,新与旧的交融让人恍若穿越时空。

乘地铁7号线到虎坊桥站D口出,沿南新华街北行约800米,远远就能望见那座歇山顶式的建筑。若是开车前来,建议停在东侧胡同里的地下停车场——正阳书局对面的那个车位最少,但离得最近。每逢周末,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穿着汉服在朱漆大门前拍照,倒成了胡同里一道新风景。

内行人会选周三下午造访。这时段游客不多,能细细观摩二楼的百戏衣箱展区。玻璃柜里陈列着程砚秋穿过的点翠头面,灯光下流转着孔雀翎般的光泽。更妙的是可以预约扮上行头,在专业琴师伴奏下学段《贵妃醉酒》的水袖功。记得上次遇见位银发奶奶,描着凤梢眉在镜前试戴虞姬的如意冠,眼角泪光比冠上的珍珠还亮。

最近他们推出了夜游项目,每周五晚开放至九点。华灯初上时,中庭会支起八仙桌,奉上茉莉香片和豌豆黄。上个月梨园名家王珮瑜在此开讲,说到动情处,随手抄起月琴来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满院的蝉鸣都静了。这种即兴的雅集,比正襟危坐的演出更显京韵风流。

出门右转走百步,琉璃厂的汲古阁还在卖老戏本,荣宝斋斜对过新开的咖啡店却飘着拿铁香。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这方圆一里地上演得比戏台上还精彩。若您乘兴而来,不妨也去西河沿街的京韵园转转,那里每周末都有票友聚会,兴许能遇上个把隐世的高人。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