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江湖里的边姐:一个让戏迷又爱又怕的角儿

豫剧江湖里的边姐:一个让戏迷又爱又怕的角儿

边姐这个名号在河南戏迷圈子里响当当——有人提起她眉飞色舞,说她那嗓子能勾魂;也有人听见这俩字就直摆手,嫌她扮相太泼辣。可甭管您待见不待见,但凡听过边姐唱戏的,没一个能忘得了她那股子邪乎劲儿。

一、戏台子上蹦出来的母老虎

边姐本名边凤英,豫西调传人,十五岁登台就敢跟老戏骨唱对台戏。那年她在许昌城隍庙戏楼唱《打金枝》,把个骄纵的升平公主演得活灵活现。台下老戏迷直拍大腿:这妮子,眼珠子会咬人!

要论身段功夫,边姐是真舍得下本。三伏天裹着三层戏服练水袖,寒冬腊月光着脚在青石板上走圆场。她那出《穆桂英挂帅》,马鞭甩得跟真上了战场似的,有次用力过猛,生生把髯口给甩飞了,愣是现编了句词把场子圆回来。

二、草台班子的规矩破坏者

传统豫剧讲究三白一黑(白脸、白手、白鞋底),边姐偏要反着来。她唱《花打朝》里的程七奶奶,把黑脸谱描得跟包公似的,踩着跷鞋满台转,气得老班主直跺脚:你这是要革豫剧的命啊!

在唱腔上更是个混不吝,豫西调掺着祥符调,梆子腔混着二夹弦。有回在郑州人民剧院唱《对花枪》,她临时加了两句河南坠子,台下观众先是愣住,接着炸雷似的叫好声差点掀了屋顶。

三、民间戏迷的心头肉

跑江湖那些年,边姐的戏班走到哪儿火到哪儿。商丘道口的烧鸡摊主为了听她唱戏,愣是提前三小时收摊;周口鹿邑的老太太们组团追戏,带着铺盖卷跟着戏班转场。

如今六十多岁的边姐退居幕后,可戏迷们还惦记得紧。去年重阳节她在开封清明上河园露了一嗓《秦雪梅吊孝》,台下坐着轮椅的老票友颤巍巍站起来喝彩,保安拦都拦不住。有人说这是戏疯子遇上角儿祖宗,倒也是大实话。

这位豫剧江湖里的边姐,就像她最拿手的《抬花轿》里那个泼辣周凤莲,把规矩撕个稀碎,却撕出了满堂彩。您要说她不是正经豫剧传人?可戏迷们就爱这份野劲儿。毕竟在黄河南岸的土戏台上,要的就是这股子带着泥腥味的鲜活气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