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寒轮:戏词里的异域孤月
冰岛寒轮:戏词里的异域孤月
在某个深秋的戏楼后台,我偶然听见老琴师与徒弟说起冰岛寒轮四字。琴弦未响,这四字便先透出几分清冷。翻阅泛黄的曲谱残卷,这段湮没在时光褶皱中的戏词,恰似一弯冷月从冰岛雾霭中升起。
**一、戏词中的异域想象**
明清传奇盛行时,海上丝路带来异国风物。文人墨客笔下的冰岛,未必指北欧岛国,而是泛指极北苦寒之地。汤显祖《紫钗记》中玉门关外雪,瀚海月中沙的苍茫,与冰岛意象异曲同工。戏曲家们将想象中的北国寒境化作舞台背景,为才子佳人的离合平添几分宿命感。
某部佚名南戏剧本残篇中,书生远赴北极冰岛求取功名,与青梅在月台诀别。老旦唱道:寒轮碾碎琉璃界,离人泪作玉壶冰,此处寒轮既是冷月,又暗喻命运之轮。琴师以低回的二胡模拟北风声,月白色水袖翻卷如雪,未至极北而寒意已透骨。
**二、月轮的意象嬗变**
戏曲中的月轮素来多情,杜丽娘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对月伤怀,杨贵妃海岛冰轮初转腾顾影自怜。但当明月遇上冰岛,便褪去温软,化作棱角分明的寒玉。某出弋阳腔老戏《雪魄记》中,戍边将军夜巡时唱:冰岛寒轮悬铁甲,照见征衣血未干,月光在此成为命运的见证者,冷眼观照人间悲欢。
昆曲大师俞振飞曾回忆,某晚霜重露寒时唱《长生殿·闻铃》,忽悟寒轮之妙——不是月寒,是人心寒。正如冰岛月夜既是实景又是心境,戏词中的意象总在虚实间流转,勾起观者无尽遐思。
**三、冷月照今人**
当代新编戏《北极光》重现冰岛寒轮意象,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冷月随主人公心境变幻。当女主角在极夜中独舞,虚拟月轮忽而碎裂如冰晶,忽而聚拢成明镜,传统戏词在现代科技中焕发新生。青年观众惊叹:原来姮娥的广寒宫,竟在北极圈内。
某次戏曲研讨会上,耄耋编剧抚掌而叹:寒轮本无情,观者自伤心。这四字藏着戏曲写意的精髓——方寸舞台纳得下四海寒暑,三两句词说尽了千古幽情。语罢,窗外恰有薄云遮月,恍若戏中场景穿越时空而来。
如今再听那段冰岛寒轮的唱腔,寒彻中竟品出几分温热。或许正如冰岛火山终年覆雪却暗藏地热,那些冷峻的戏词里,始终跃动着戏曲人对人世悲欢最炽热的观照。当大幕落下,寒轮西沉时,总有一缕天光在东方若隐若现。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