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戏正酣:冰雪里的老戏台藏着多少热闹?
寒冬腊月戏正酣:冰雪里的老戏台藏着多少热闹?
北风卷着雪粒子扑簌簌往下落,老辈人说这才是唱戏的好时节。屋檐下的冰溜子闪着银光,戏台子上的锣鼓却敲得震天响,雪地里看戏的人裹着羊皮袄,跺着脚也要把戏文听进心里去。这冰天雪地里传了几百年的调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热闹?
一、冰封大地的戏文密码
旧时关外的老戏迷有个讲究:数九寒天里听的戏才够味儿。滴水成冰的天气里,戏台子扎在冻得梆硬的河面上,旦角穿着单薄的戏服,一开口呵出的白气混着唱腔直往上窜。老人们说,这样的戏文唱得进骨子里,能把三九天的寒气都唱化了。
东北二人转里的冰上飞绝活正是这么练出来的。艺人们踩着靰鞡鞋在冰面走圆场,既要脚下生根又要身段轻盈,一个滑步能转出三丈远。早年间的戏班子里,能在冰窟窿边上连唱三个时辰不跑调的,才算得上真把式。
冰灯会上的皮影戏更是奇观。半尺厚的冰雕成幕布,里头点着松明火把,驴皮影人在冰幕上投出蓝幽幽的影子。演到武松打虎时,耍影人故意把虎影往冰棱子上一撞,碎冰碴子哗啦啦落下来,倒像是真下了场雹子。
二、雪落无声处有惊雷
京剧《林冲夜奔》里那场著名的雪戏,老戏骨们讲究唱雪不见雪。林教头在台上一个鹞子翻身,抖靠旗、甩水发,配合着密锣紧鼓,硬是让观众从动作里瞧见了鹅毛大雪。这种以动写静的功夫,非得在寒冬腊月对着真雪练上三年不可。
山西梆子的雪地跪步堪称一绝。旦角穿着三寸厚的棉裤,在铺满松香末的戏台上连跪带滑,既要保持身段优美,又要让松香扬起似雪纷飞。有个老艺人能跪着唱完《三娘教子》全本,下场时膝盖上的棉裤都磨出了窟窿。
冰面耍枪花是武生行当的看家本领。二十斤重的红缨枪在冻瓷实的湖面上舞得虎虎生风,枪尖扫过冰面激起一片雪雾。早年间戏班子走穴,要是武生能在冰上连耍七十二个鹞子翻身,这台的赏钱能多收三成。
三、老调新声化春水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的昆曲实验剧《雪魄》,让六百年的水磨腔在冰雕玉砌中重生。演员们穿着特制的防寒戏服,在零下三十度的冰舞台上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呵气成霜的唱腔反倒添了几分苍凉。有老戏迷抹着眼泪说:这味儿,对喽!
沈阳故宫的雪夜京剧已成新民俗。当《贵妃醉酒》的唱腔飘过覆雪的歇山屋顶,杨玉环的醉步踏碎月光,恍惚间让人分不清今夕何夕。95后观众举着手机拍抖音,倒把海岛冰轮初转腾唱成了新晋网红唱段。
河北梆子的雪地直播更是玩出了花样。老艺人们裹着军大衣,在自家院子的雪地里开直播唱《大登殿》,打赏的火箭嗖嗖飞过屏幕。有网友戏言:这才是真正的冰雪奇缘!
雪还在下,戏台上的铜锣又响了。那些在冰天雪地里焐了几百年的老戏文,如今裹着新棉袄重新开嗓。当年轻观众踩着滑雪板来听戏,当抖音直播间里飘过再来一段的弹幕,这寒冬里的热闹,正化开一片文化的春水。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