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舞台上的兵哥:一位用生命唱戏的草根艺术家
河南戏曲舞台上的兵哥:一位用生命唱戏的草根艺术家
在河南新密市的一个农家小院,凌晨四点就传出咿咿呀呀的吊嗓声。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站在柿子树下,右手比划着兰花指,左腿微弓,唱到动情处,额角的青筋都暴了起来。这就是被戏迷们亲切称为兵哥的张新兵,一位扎根乡土的豫剧演员。
一、泥土里长出的戏曲魂
张新兵出生在豫剧发源地开封的农村,父亲是村里的唢呐手,母亲会唱梆子戏。他七岁跟着草台班子跑龙套,十二岁能唱全本《穆桂英挂帅》。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他就蹲在县剧团的墙根底下偷师,把老艺人的唱腔身段刻进骨子里。
2003年非典期间,剧团停演。张新兵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车斗里铺块红布就是舞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他唱着《打金枝》,口罩都遮不住眼角的泪。这段经历让他明白:戏是给老百姓唱的,不是在剧院里供着的花瓶。
二、手机镜头里的新传承
2020年春天,张新兵在抖音发了段《朝阳沟》选段。视频里他穿着沾泥的胶鞋,背后是自家麦田。没想到这段朴实的表演点击量突破百万,评论区涌来天南海北的戏迷: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豫剧!
他摸索出独特的直播方式:把手机架在拖拉机上,用收割机轰鸣当锣鼓点。唱《花木兰》时,真的牵出自家的毛驴当道具。这种土味豫剧反而让年轻观众耳目一新,直播间常有两三万人在线。
三、戏比天大的守艺人
去年中秋演出,张新兵高烧39度仍坚持登台。唱到《程婴救孤》的哭戏时,满脸的汗水和泪水糊在一起,台下观众跟着哭成一片。事后他说:戏开锣了就不能停,这是祖师爷传下的规矩。
如今他带出二十多个徒弟,最小的才九岁。教学不收费,只收一包自家地里种的芝麻:我要把豫剧的根扎在泥土里。农忙时带着徒弟下地,休息时在地头练功,他说这叫接阳气。
这个被称作兵哥的汉子,用三十年光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戏比天大。在豫剧申遗成功的今天,张新兵这样的民间艺人就像黄土地上的蒲公英,把传统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当他在直播间吼出那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时,屏幕前无数年轻人正跟着拍子轻轻哼唱。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