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戏韵:那些让年轻人也上头的名人戏曲节目
荧屏戏韵:那些让年轻人也上头的名人戏曲节目
当传统戏曲遇上现代传媒,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在上演。在各大卫视与视频平台的黄金时段,一批以戏曲名角为主打的综艺节目正悄然走红,它们不仅让老戏迷沉醉,更让Z世代观众直呼真香。
一、名家专场:戏曲界的星光大道
央视戏曲频道《角儿来了》堪称戏曲版的艺术人生,节目打破传统访谈模式,让王珮瑜、孟广禄等名角在360度环形舞台上即兴表演。主持人董艺的妙语连珠常引得艺术家们现场抖出不少梨园趣事,比如李胜素曾爆料自己学《贵妃醉酒》时,为练好卧鱼身段在宿舍地板上睡了半个月。
河南卫视《梨园春》作为播出30年的常青树,其明星擂主赛始终保持着惊人热度。2023年春节特别节目中,75岁的豫剧名家李树建与00后大学生戏迷同台竞技,老艺术家手把手教年轻人甩水袖的温馨画面,当晚冲上微博热搜前三。
二、跨界混搭:戏曲的破圈实验
北京卫视《传承中国》首创明星+名角模式,让张艺兴跟着京剧武生学《三岔口》的摸黑对打,迪丽热巴向昆曲名家张军求教《牡丹亭》的闺门步。节目组特意在排练厅安装360度摄像头,记录下明星们压腿疼哭、甩发缠住话筒的幕后花絮,真实呈现戏曲功底的锤炼过程。
网络综艺《最美中国戏》将舞台搬到颐和园德和园戏楼,霍尊演绎的京剧版《青花瓷》融入电子乐元素,AR技术让虚拟老生与真人花旦同台唱和。总导演透露,为呈现最佳视觉效果,团队曾用3D扫描技术复原梅兰芳当年用过的点翠头面,在数字世界中重现梅派风韵。
三、沉浸式体验:戏曲的年轻化表达
短视频平台发起的戏曲变装挑战引发全民参与热潮,抖音数据显示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80亿次。95后京剧演员郭霄汉发起的地铁戏腔系列,在地铁通道即兴演唱《定军山》,用手机云台拍摄的竖版视频让网友感叹原来老生唱段这么带感。
B站跨年晚会的戏曲节目《惊·鸿》成为现象级作品,裘继戎的创意表演将昆曲、秦腔、川剧绝活与街舞、激光秀融合。制作团队采用动态捕捉技术,让苏三的枷锁化作数据流光,杜丽娘的水袖变成粒子特效,这种赛博朋克式的视觉呈现让年轻观众大呼这才是文化炸街。
从电视荧屏到手机屏幕,从专业剧场到地铁站台,戏曲艺术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焕发新生。这些节目成功的秘诀,在于找到了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的平衡点——既保持唱念做打的精髓,又融入真人秀的互动性、综艺的娱乐性和科技的震撼感。当谭正岩在《叮咯咙咚呛》中带伤完成僵尸摔,当年轻UP主用戏腔翻唱流行歌曲获得百万点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戏曲的传承,更是一个古老艺术形态在数字时代的华丽转身。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