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罗成戏:那些年戏台上最耀眼的冷面寒枪
寻踪罗成戏:那些年戏台上最耀眼的冷面寒枪
在京剧院的戏单里,有个名字总让人眼前一亮——罗成。这位隋唐故事里的冷面寒枪小将,不仅让说书人说得口沫横飞,更在戏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若说罗成戏,最绕不开的当属那出令人肝肠寸断的《罗成叫关》。
一、寒夜孤城下的绝命长啸
《罗成叫关》取材自《说唐全传》,讲述罗成遭奸人所害,单枪匹马被困潼水城外的故事。这出戏的绝妙之处在于,整场戏几乎由罗成一人撑起。当银甲白袍的小将被乱箭射中,仍在城楼下高声叫阵时,演员要通过大段高亢的西皮唱腔,把英雄末路的悲壮演绎得淋漓尽致。
著名京剧小生叶盛兰曾这样形容:唱这出戏得让观众听见箭矢破空的声音。他在处理十指连心痛煞人这句唱词时,会突然收住气息,用近乎哽咽的颤音表现中箭之痛,待最后痛煞人三字又猛然拔高,仿佛要将漫天箭雨都化作声腔里的锋芒。
二、忠义难全的千古困局
在晋剧《淤泥河》中,罗成的悲剧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命运色彩。这出戏着重刻画罗成与李世民从惺惺相惜到君臣陌路的过程。当罗成明知必死仍选择跨马出征时,演员要踩着晋剧特有的流水板,在铿锵的梆子声中展现人物内心的天人交战。
河北梆子版本的处理更显悲怆。罗成策马陷阵时,演员会连续使用三个垛板唱腔,每唱完一段就配合一个鹞子翻身,白蟒靠旗在疾转中猎猎作响,把明知山有虎的孤勇化作舞台上的视觉震撼。
三、梨园代代传的武生绝技
罗成戏最考验演员的唱做双绝。在《周西坡》这出戏里,罗成要连耍七十二路罗家枪,这对演员的腰腿功夫是极大考验。已故武生泰斗王金璐八十高龄时示范探海动作,单腿独立俯身触地的身段,仍能令后辈汗颜。
当今舞台上的新锐演员更注重文武交融。张派传人宋小川在演绎《罗成》时,特意在巡营一折加入昆曲元素,用婉转的水磨腔唱夜静更深入睡稳,与后续激烈的开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创新处理让传统老戏焕发新意。
从程长庚到叶少兰,从梅兰芳大剧院到乡间草台,罗成的银枪始终在戏曲长河里闪着寒光。这些传唱百年的剧目,不仅是武生行当的试金石,更承载着中国人对忠勇之气的永恒追慕。下次在戏单上看到罗成的名字,不妨静心细品,那白袍银枪里藏着的,是千年不灭的英雄魂。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