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收音机,听!这才是上海的声音——沪上戏曲节目收听指南

打开收音机,听!这才是上海的声音——沪上戏曲节目收听指南

在梧桐掩映的衡复街区,弄堂深处的半导体收音机里飘出袅袅越韵;地铁通勤的年轻人耳机里,沪剧《罗汉钱》与流行音乐同频共振;社区活动中心的老克勒们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只为那曲韵味醇厚的昆腔……上海戏曲从未远离,只是换了新的打开方式。

**一、声波里的梨园盛宴**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曲频率(AM1197/FM97.2)每日清晨6:00准时唤醒戏迷耳朵。《海上大剧院》用两小时浓缩经典折子戏,主持人妙语连珠的解说让年轻听众也能品出《牡丹亭》里的青春悸动。午间《戏迷俱乐部》开通热线,老票友与专业演员即兴对唱的场面堪比空中票房。

手机端用户可关注梨园上海微信公众号,实时获取《麒麟周刊》特别策划的戏曲盲盒——随机推送沪剧《雷雨》选段、苏州评弹《三笑》或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让传统艺术邂逅现代人的碎片化时间。

**二、荧屏上的霓虹戏台**

东方卫视《喝彩中华》每周五晚呈现跨界戏曲秀,95后京剧坤生王珮瑜与流行歌手同台演绎的摇滚版《定军山》曾引发网络热议。七彩戏剧频道每晚黄金档的《经典回眸》则像时光机,带观众重返大光明电影院1943年袁雪芬版《祥林嫂》首演现场。

哔哩哔哩上海戏曲官方账号每周更新《后台24小时》纪实短片,镜头捕捉上海沪剧院化妆间里,90后演员用防脱睫毛膏固定传统贴片的创新细节,展现非遗技艺的当代传承。

**三、巷弄间的流动戏班**

田子坊石库门实景版《海上花》每月第三个周末开演,观众手持老式票根穿过晾衣竹竿交错的天井,在七十二家房客的日常场景中邂逅金嗓子周璇的《四季歌》。豫园湖心亭茶楼每天下午茶时段推出茶戏套餐,听评弹《珍珠塔》时可品尝改良版戏曲茶点——印着水袖纹样的绿豆糕。

虹口区第三市民驿站推出的戏曲快闪巴士穿梭于北外滩,车身绘满关公脸谱图案。乘客扫码点戏,专业演员即兴表演,从《霸王别姬》到《罗汉钱》随路况切换剧目,被网友戏称为最任性的城市观光车。

当新天地的酒吧开始播放电子混音版紫竹调,当南京西路橱窗里模特身着数码印花戏曲元素高定时装,上海戏曲正以惊人的创造力完成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进化。那些说传统戏曲式微的人,或许只是还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旋开频率,轻点屏幕,转角处的惊鸿一瞥,处处皆是海上梨园。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