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丞琳与戏曲结缘?这些作品里的跨界彩蛋你发现了吗?
杨丞琳与戏曲结缘?这些作品里的跨界彩蛋你发现了吗?
提到杨丞琳,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甜心教主的青春模样。这位从女团4inLove走出的全能艺人,在歌手、演员、主持人等领域都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但若说杨丞琳的戏曲作品,或许会让人心生疑惑:这位现代感十足的偶像,何时与古老戏曲产生了交集?
其实在杨丞琳的演艺生涯中,一直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脉。2005年出演《聊斋》单元剧时,她饰演的宦娘本就是个痴迷戏曲的大家闺秀。为演好这个角色,她特意向京剧老师学习兰花指、云手等戏曲身段,剧中弹奏古琴的镜头更是亲自上阵,将古典韵味与现代表演完美融合。
音乐领域中的跨界尝试更为惊艳。2016年专辑《年轮说》中的《观众》一曲,编曲中巧妙嵌入京剧锣鼓点,副歌部分真假音转换借鉴了戏曲旦角的发声技巧。制作人透露,这是杨丞琳主动提出的创意:她想用传统戏曲元素来诠释现代人爱情中的身不由己。
最令人惊喜的当属2021年河南卫视中秋晚会。杨丞琳身着改良汉服,在水榭楼台间演唱《不可惜》,编舞融入戏曲水袖技法。当3D技术投射出敦煌飞天时,她一个标准的卧鱼身段惊艳全网。晚会导演回忆:丞琳提前两个月就开始跟豫剧老师学身段,每天练功服都能拧出水来。
这些戏曲彩蛋背后,是新生代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杨丞琳曾在采访中说过:每次接触戏曲都像打开时光胶囊,那些唱腔身段里藏着我们民族的DNA。或许正是这种文化自觉,让她在娱乐至上的年代,仍愿俯身拾取传统艺术的吉光片羽。下次聆听她的作品时,不妨多一分留心——那些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在流行旋律中悄然绽放。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