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遇上戏曲:这些节目让传统焕发新光彩
综艺遇上戏曲:这些节目让传统焕发新光彩
近两年,综艺节目单上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传统戏曲不再是老戏迷的专属,反而成了荧屏新宠。从央视到地方台,从卫视到视频网站,戏曲综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节目到底有何魅力?它们又是如何让600年历史的戏曲艺术焕发新生?
一、名门正派的传承之道
央视戏曲频道推出的《中国戏曲大会》堪称戏曲界的诗词大会。节目摒弃了传统戏曲节目的单一表演模式,创新设计了听声辨戏戏曲密码等互动环节。在昆曲名段《牡丹亭》赏析环节,节目组请来专业演员现场演示水袖功,配合3D投影技术,让杜丽娘的衣袖在舞台上幻化成漫天飞花,引得年轻观众直呼原来戏曲特效这么酷。
北京卫视《传承中国》则打出明星学戏的招牌。当红小花旦周冬雨为演好《贵妃醉酒》,跟着梅派传人苦练卧鱼身段三个月,节目播出时她完成的连续三个卧鱼动作,让专业评委都竖起大拇指。这种浸入式体验不仅让明星真正感受到戏曲魅力,也让观众看到台前幕后的艰辛。
二、地方军团的破圈突围
河南卫视《梨园春》开播28年长盛不衰,其秘诀在于戏曲+擂台的模式创新。节目设置少儿组擂台赛时,7岁小选手将豫剧《花木兰》与街舞结合,传统唱腔搭配流行舞步的视频在抖音获赞超百万。制作团队透露,他们专门成立00后策划小组,将网络热梗巧妙融入戏曲编排。
浙江卫视《戏相逢》玩转跨界混搭越剧王子赵志刚与流行歌手张杰合作的《新霸王别姬》,用电音重新编曲传统唱段,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在节目中表演的太极街舞,将武生身段与现代舞完美融合。这种不守规矩的改编起初引发争议,却意外吸引大批90后观众。
三、网生代的新派表达
B站跨晚戏曲节目《上元千灯会》创造现象级传播,虚拟偶像洛天依与真人京剧演员同台演绎《天女散花》,AR技术让水袖化作银河铺满整个舞台。节目组统计发现,当晚新增的00后观众中,有38%在次日搜索了京剧相关视频。年轻观众在弹幕中刷屏:这才是文化输出的正确姿势!
抖音戏曲DOU来了专题播放量突破50亿次,95后京剧演员郭霄用短视频教网友画戏曲妆,一条10秒的变装视频获赞300万。她创新的地铁戏腔挑战,让网友在通勤路上对唱黄梅戏《女驸马》,这种碎片化传播让戏曲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当湖南卫视宣布将推出全息投影戏曲综艺《入戏》时,戏曲评论家傅谨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政策扶持、平台创新、观众回归的三重助力下,戏曲综艺正以破竹之势打开新局面。据统计,2023年戏曲类综艺收视人群平均年龄较五年前下降12岁,B站戏曲频道00后用户占比达到47%。未来,随着5G、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或许能看到梅兰芳先生的数字人与当代演员跨时空对唱,传统戏曲正在科技赋能下,谱写新的传奇。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