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少儿戏曲班:让孩子在锣鼓点里找到自信的舞台
博爱少儿戏曲班:让孩子在锣鼓点里找到自信的舞台
妈妈快看!我的水袖甩得比电视里还好看!7岁的小雨兴奋地举着刚发到的粉色水袖在客厅转圈,这个曾经躲在人群后的腼腆女孩,参加博爱少儿戏曲班三个月后,眼睛里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光。
**一、零门槛入门: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博爱戏曲班的教学从玩开始。每周六上午的戏曲游戏课总能让教室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戴着自制的纸质髯口玩角色扮演,用报纸折的金箍棒练习云手,连最害羞的孩子也会被这种欢乐感染。资深京剧教师李老师常说:戏曲不是供在神坛的艺术,孩子们先要觉得有趣,才会真正爱上它。
**二、量身定制的成长路径**
*启蒙班(4-6岁):通过戏曲韵律操培养节奏感,用彩绘脸谱认识行当
*基础班(7-9岁):学习《小放牛》《拾玉镯》等童趣片段,掌握基本身段
*提高班(10岁以上):系统训练唱念做打,可参与原创儿童戏曲排演
去年结业的浩浩妈妈感慨:没想到学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孩子背课文都不再拖拉,说'和背戏词一样要字正腔圆'。
**三、舞台就在身边**
每月末的戏曲小剧场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日子。没有华丽的灯光舞美,教室桌椅围成的小天地里,小学员们轮流展示学习成果。上周日,6个孩子用现代舞重新诠释《牡丹亭》游园片段,传统身段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让家长们惊喜鼓掌。班主任王老师手机里存着上百条这样的珍贵视频: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被看见的机会。
**四、戏曲之外的收获**
10岁的天佑在班级新年联欢会上表演《定军山》选段后,悄悄跟老师说:原来站在台上被掌声包围的感觉这么棒!这种自信的萌芽,或许比学会某个唱段更让家长欣慰。戏曲班特有的集体排练模式,更让孩子们在默契配合中读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
当少儿编程、英语启蒙占据各大教育机构橱窗时,博爱戏曲班始终坚持着最朴素的理念: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童年的甘露。在这里,水袖轻扬间飞扬的是文化自信,锣鼓铿锵中敲响的是成长乐章。或许下一个戏曲新星正在这里悄然成长,又或许某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会因这段经历而不同——谁知道呢?这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