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娃学戏去哪儿?家门口的戏曲课堂别错过!

博爱娃学戏去哪儿?家门口的戏曲课堂别错过!

每当听到街坊邻居家传来咿咿呀呀的练嗓声,看到公园里穿着戏服练功的小身影,不少家长都会心动:想让孩子学点传统戏曲,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传承文化,可博爱县这么多学戏的地方,到底该怎么选?别着急,这篇攻略带你摸清门道。

一、文化馆里的戏曲苗圃

博爱县文化馆的少儿戏曲培训班可是块金字招牌。每周六上午,二楼排练厅都会准时传来清脆的童声。这里的李老师是豫剧名家传人,独创的戏曲启蒙十二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台步、云手。去年春节,小学员们参演的《花木兰》选段还在县春晚获得了满堂彩。报名时记得带上户口本,每年春季招生季文化馆官网会发布公告。

家长们最看重的是这里的系统教学。从唱腔板式到身段组合,从戏曲故事到脸谱绘制,课程设置既专业又有趣。王女士的儿子学了半年,现在不仅能唱《朝阳沟》选段,连豫剧的流水板、二八板都能分得清清楚楚。

二、民间剧团的师徒传承

清化镇老戏台后巷藏着个不起眼的小院,这里就是怀梆非遗传承人张保平的工作室。每周日下午,十几个孩子跟着张老师学怀梆特有的踩高跷唱大戏。别看场地简陋,去年这里走出了全省少儿戏曲大赛的金奖得主。张老师收徒讲究眼缘,建议先带孩子去观摩试课。

民间教学更注重口传心授。孩子们要跟着师傅赶庙会、跑红白事,在实战中练胆量。9岁的妞妞第一次登台时紧张得忘词,现在已经是能即兴救场的小台柱子了。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

三、校园里的戏曲社团

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戏曲社团这两年成了香饽饽。每天放学后,音乐教室都会准时响起梆子声。负责教学的刘老师把戏曲课间操编成了流行游戏,孩子们跳着穆桂英操就能练基本功。社团定期组织参观戏曲博物馆、观摩专业院团演出,最近还在筹备校园戏曲节。

这种融入日常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五年级的明明原本内向,参加社团后不仅成了小戏迷,还主动组织同学排演环保主题的现代豫剧。学校每学期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想了解的家长可以提前预约听课。

选择戏曲培训班时,家长要特别注意机构的资质认证。去年县文旅局公布了首批戏曲进校园合作单位名单,这些机构都配有专业师资和规范的教学计划。建议先带孩子试听体验,观察教学环境和师生互动情况。记住,学戏贵在坚持,但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千万别让传统文化学习变成新的负担。

如今在博爱,从文化馆的专业课堂到乡村戏台的师徒传承,从校园社团到暑期戏曲夏令营,孩子们接触戏曲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下次路过清化镇老戏台,说不定就能看到你家娃在台上字正腔圆地唱念做打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