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秀王一诺:在传统根脉上绽放的当代戏曲人

梨园新秀王一诺:在传统根脉上绽放的当代戏曲人

在北京戏曲学院古朴的练功房里,总能看见一个身着水袖的挺拔身影。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爬上朱红色的窗棂,王一诺已经对着镜墙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晨课。这个生于千禧年的姑娘,正以当代年轻人的方式续写着戏曲传承的新篇章。

**【胡同里走出的戏曲苗子】**

王一诺的戏曲启蒙始于东城区胡同深处。六岁那年,邻居家收音机里飘出的《贵妃醉酒》选段,让这个在滑板车上嬉戏的小姑娘突然驻足。母亲至今记得,女儿攥着糖葫芦站在四合院门口,跟着收音机里的旋律轻轻摆动的模样。这个画面,成为她叩开戏曲之门的第一个脚印。

小学五年级,王一诺正式拜入北方昆曲剧院老艺术家门下。每周三次,她骑着儿童自行车穿过三里河的老槐树荫,车筐里装着母亲准备的润喉梨汤。这段穿梭于市井与艺术的求学路,滋养出她既扎根传统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特质。

**【学院派的破茧之路】**

2018年以专业第一考入北京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后,王一诺开始系统钻研程派艺术。在程砚秋先生亲传弟子张火丁教授的指导下,她将传统程派声若游丝的唱腔与现代发声科学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声腔处理。《锁麟囊》中春秋亭一折的演绎,既保留了程派的婉转幽咽,又增添了符合当代审美的清亮质感。

为塑造《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她连续三个月泡在图书馆查阅古籍,在西湖边观察水蛇游动的姿态,甚至专程向生物系教授请教爬行动物的运动规律。这种学院派的研究方法,让她的舞台形象兼具程式规范与自然灵动。

**【跨界创新的探索者】**

在保持传统底色的同时,王一诺大胆尝试跨界创新。2021年,她主导的《数字长生殿》项目将全息投影技术与传统戏曲身段结合,在长安大戏院连演十场座无虚席。该项目不仅获得北京市文化艺术创新奖,更吸引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她创建的戏曲青年说网络平台,用短视频拆解戏曲程式,以流行音乐重新编配传统曲牌。其中《当〈牡丹亭〉遇见R\u0026B》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破亿,让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古老唱词,在Z世代中焕发新生。

今年春天,王一诺作为青年戏曲代表登上央视《开讲啦》舞台。面对年轻观众关于传统艺术如何保鲜的提问,她含笑答道: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古董,而是让经典活在当下。这个回答,恰是她艺术道路的最佳注脚——在敬畏传统中创新,在拥抱时代时守正,这或许正是新一代戏曲人的使命与担当。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