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扮丑,不惧自嘲:戏曲里的丑角为何让人又笑又敬?
不怕扮丑,不惧自嘲:戏曲里的丑角为何让人又笑又敬?
在戏台璀璨的灯光下,总有一抹滑稽的身影最是抓人眼球:歪戴的纱帽半遮住涂白的面庞,勾着油彩的眉眼一抬,台下便笑倒一片。这就是戏曲行当里最特别的存在——丑角。他们不似生角儒雅,不比武生英武,偏偏凭着那副不要面子的劲头,在梨园行里挣出了独一份的天地。
一、勾脸画丑见真章
丑角的妆容堪称戏曲脸谱的活化石。汉代百戏里的俳优以白垩涂面,唐代参军戏的苍鹘在鼻梁抹白,这些印记都沉淀在丑角的脸谱里。豫剧名丑牛得草扮《七品芝麻官》唐成时,特意在眉心勾个月牙,活脱脱一个芝麻大的官儿却要管天大的事的滑稽相。
川剧丑角大师周企何有句行话:丑而不丑,丑中见美。他在《迎贤店》里扮演的店婆,甩着帕子扭着腰,把市井妇人的精明算计演得入木三分。观众边笑边叹:这不就是巷口杂货铺的老板娘么?
二、插科打诨藏机锋
光绪年间的京城戏园里,名丑刘赶三演《探亲家》时,临时抓哏:您瞧我这驴,比军机处的老爷们跑得还快!台下哄笑中,看客们心领神会——这是在讽刺衙门办事拖沓。丑角的幽默从来不只是搞笑,昆曲《十五贯》里娄阿鼠的鼠步,既让人发笑,又透着令人脊背发凉的奸猾。
在越剧《九斤姑娘》里,丑角扮演的石二佬操着绍兴土话,把吝啬鬼的算计演得活灵活现。老观众常说:看丑角戏,笑着笑着就品出人生百味来了。
三、嬉笑怒骂皆文章
京剧大师萧长华演《连升店》的店家时,把势利小人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店家初见穷书生时鼻孔朝天,待对方高中后马上点头哈腰,这种反差让观众在笑声里看透世态炎凉。正如戏谚所说:无丑不成戏,丑角用滑稽的方式解构着严肃的人生。
在黄梅戏《夫妻观灯》里,丑角王小六背着媳妇看灯,既要遮掩吃醋又要强装大度,活脱脱演出了市井夫妻的烟火气。这种丑里透着的人情味,恰恰是最动人的地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丑角演员们把生活的酸甜苦辣揉碎了,拌进插科打诨的表演里。当我们为那些夸张的表情发笑时,何尝不是在笑人世间的荒诞与真实?这些不顾羞丑的表演者,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守护着传统戏曲的魂。下次在戏园子里遇见丑角登场,不妨细品那油彩下的匠心——原来最深的道理,都藏在最真的笑声里。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