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床戏里藏着戏曲大师的小脾气?
赖床戏里藏着戏曲大师的小脾气?
清晨五点,天还没亮,长安城兴庆宫的梨园子弟们早已在廊下吊嗓子。可那位被唐玄宗亲封为梨园班首的李龟年,此刻却裹着锦被缩在榻上,任谁叫唤都只含混应一声再眯半刻钟。这般场景若被搬上戏台,怕是要冠个贵妃赖床记的名头。
戏曲行当里虽无赖床戏的正式名目,但那些撩开被角的慵懒身段,早已在历代名伶的水袖间流转千年。程砚秋演《春闺梦》时,旦角晨起梳妆的戏码总带着三分不情不愿,葱指掠过鬓角的动作比平常慢上半拍,愣是把大家闺秀演成了赖床的娇憨少女。台下戏迷都说,这哪是张氏思夫,分明是程老板自己犯困。
锣鼓点里藏着时辰的玄机。《牡丹亭》里杜丽娘游园惊梦的戏码,总被安排在日上三竿时分。可老戏迷都晓得,当年梅兰芳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时,硬是把这段挪到午后开场。知情人透露,梅大师有个雷打不动的午睡习惯,这时间改动哪是为戏文考虑,分明是角儿想多睡会儿的回笼觉。
赖床的智慧在戏班子里代代相传。昆曲老辈艺人教徒弟《玉簪记》里的琴挑一折,总嘱咐晨起那几句唱要带着三分倦意。这倦意可不是装出来的——旧时戏班子赶场,名角儿们常常凌晨卸了妆,天不亮又要扮上。那晨戏里的慵懒身段,倒成了角儿们偷闲打盹的绝妙掩护。
当代剧场里,这赖床美学愈发精妙。某当红武生演《林冲夜奔》时,愣是在望家乡,去路遥的唱段里加了个呵欠。事后被问及时,他理直气壮:林教头星夜赶路,打个哈欠不正是人之常情?这歪理倒引得年轻戏迷追捧,说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看来戏台上下,赖床这事儿,从来都是理不直气也壮。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