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滚滚戏中人:那些劝孝的梨园旧事
天雷滚滚戏中人:那些劝孝的梨园旧事
老北京戏园子里的梆子声一响,茶碗盖叮当作响。台上老生颤巍巍拄着拐杖,台下看客抹着眼泪嗑瓜子。旧时戏台上总演着些遭雷劈的逆子戏,倒比说书先生手里的醒木更震人心魄。
最叫人脊背发凉的当属《清风亭》。张元秀夫妇雪地里捡回的弃婴,养到十三岁竟被生母认回。老两口追到清风亭,养子张继保掷下二百铜钱便要断绝关系。此时戏台顶上吊下三道黄绸,雷公电母踩着云靴从天而降,霹雳声中逆子化作焦炭。豫剧名角周海水演这出戏时,总要在雷劈瞬间抖落满台金箔,吓得前排看客直往条凳下钻。
山东梆子《墙头记》更是把人间冷暖演得入木三分。两个不孝子将老父架在墙头推诿,若不是路过木匠设计相救,老人险些命丧亲儿之手。戏里老父亲抱着豁口陶碗讨饭的唱段,常惹得台下老汉们偷偷拭泪。鲁西南至今流传戏谚:看了墙头记,回家多买二斗米,说的就是儿女们观戏后良心发现。
这些劝孝戏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戏台两侧出将入相的绣帘背后,总悬着面铜锣。若见逆子角色演得太过逼真,班主便急敲铜锣提醒,生怕台下扔茶碗伤了角儿。河北梆子老艺人王金成回忆,某次演《雷劈不孝子》,台下老妇人竟将怀里的婴孩掷向戏台,嘴里直嚷:打死这个没良心的!
梨园行当传着规矩,演逆子的角儿卸妆后要对着东方磕三个头。老辈人说,这些劝人向善的戏文都是祖师爷传下的功德,唱好了能积阴德。如今剧场里虽少了雷公电母的特效,但台上白发老母一声儿啊,仍能叫手机屏幕前的年轻人红了眼眶。古戏台前的香炉青烟袅袅,那些劝孝的戏文,终究是唱给千秋万代听的人心。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