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韵里的孝道悲歌:河南戏台上的人间冷暖
豫韵里的孝道悲歌:河南戏台上的人间冷暖
开封城隍庙的戏台前,王老汉蹲在石阶上抽着旱烟,台上正演着《清风亭》里张继保不认养父母的折子戏。老汉突然把烟锅子往青石板上重重一磕:这戏唱的是古人,可台上跪着的分明是俺村二狗子!这话引得台下老少爷们一阵唏嘘。河南戏曲里,这样戳人心窝子的孝道戏,比黄河滩上的芦苇还多。
一、梆子声里的家国情仇
河南戏曲的筋骨里长着中原文化的血脉。在巩义市戏曲博物馆,保存着光绪年间的戏折子,《鞭打芦花》《墙头记》这些剧目赫然在列。老艺人们常说:三天不唱孝子戏,台下要扔臭鸡蛋。梆子戏《卖苗郎》里,周文选进京赶考得中状元,被招为驸马后竟不认发妻,老母沿街乞讨的唱段,能让台下老太太们抹着眼泪往戏台上扔铜钱。
在豫西山区,至今保留着戏教子的习俗。谁家出了不孝子,族长就请戏班连唱三天《老来难》。去年鲁山县有个包工头三年不回家看爹娘,村里硬是凑钱请来县剧团,在他家门前搭台唱《三娘教子》,唱得那汉子连夜开车回村,跪在爹娘跟前直抽自己嘴巴。
二、戏台照见人间百态
豫剧名角李树建演《程婴救孤》,每次唱到十六年含辛茹苦那段,戏院里总能听见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洛阳有位戏迷老太太,每看这出戏必要带着孙子,散场后总念叨:做人要学程婴义,莫学屠岸贾狠心。这些浸着血泪的唱词,成了中原百姓的道德教材。
2019年郑州法院审理的一起赡养案,法官当庭播放豫剧《包青天》选段。被告席上的儿子听着你忘了老娘怀胎十月苦,突然掩面痛哭,当庭签下赡养协议。这事后来被编成现代小戏《法槌惊梦》,在普法巡演中场场爆满。
三、老戏新唱话沧桑
在许昌戏曲茶楼,90后演员小刘把《墙头记》改编成摇滚豫剧。电子梆子配着架子鼓,老词新唱:老爹墙头坐,儿孙推磨忙,不是抖音刷得快,谁管爹娘凉不凉。这种创新让年轻观众直呼上头,有大学生看完戏主动报名参加社区敬老志愿服务。
开封朱仙镇的年画作坊,老师傅们把传统孝道戏场景印成年画。扫码能看戏,画上二维码藏着《清风亭》全本视频。这种会说话的年画成了抢手年货,去年春节卖出去三万多张,多是年轻人买回家贴给父母看。
戏台上的悲欢离合,终究是人间烟火的倒影。河南戏曲里的孝道故事,就像黄河水里的泥沙,沉淀着千年的道德分量。当现代化列车呼啸而过,这些带着泥土味的梆子声,仍在提醒着匆忙的现代人:莫让功名利禄迷了眼,忘了回头看看倚门盼归的白头娘。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