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江湖掌中人:那些让木偶活过来的戏曲大师

布袋江湖掌中人:那些让木偶活过来的戏曲大师

在闽南古厝的雕花戏台上,三尺红布后传来阵阵锣鼓声。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从布幔后伸出,指尖翻飞间,木雕彩绘的戏偶竟能舞动水袖、翻腾跳跃。这便是布袋戏的魅力所在,而赋予这些木偶灵魂的,正是代代相传的布袋戏戏曲家们。

一、台湾布袋戏宗师谱

台湾布袋戏宗师黄海岱开创的霹雳流派,将传统掌中戏推向新境界。他独创的八音联弹技法,能在操纵木偶的同时,以口技模仿八种乐器合奏,配合木偶的武打动作,创造出一人一戏班的绝技。其子黄俊雄更将这种艺术搬上电视荧幕,1970年代《云州大儒侠》播出时,全台万人空巷,甚至出现学生逃课看戏,工人提早收工的盛况。

另一位传奇人物李天禄,则将传统掌中戏提升至艺术殿堂。他创立的亦宛然剧团,在木偶雕刻上采用三分人形七分神的古法,每尊戏偶需经72道工序。1985年他带着《三国演义》赴法演出,谢幕时巴黎观众集体起立鼓掌达15分钟,法国文化部长惊叹:这双手比交响乐指挥棒更神奇!

二、闽南布袋戏传承者群像

泉州派大师吴朴钉独创十八罗汉阵绝技,能同时操控十八尊罗汉木偶列阵演武。他制作的提线木偶机关暗藏玄机,一尊钟馗嫁妹的木偶可做出37种表情变化。其徒弟林聪鹏继承衣钵后,将现代机械原理融入传统工艺,创造出能眨眼、吐舌的特技木偶。

漳州徐氏家族六代坚守布袋戏传承,现存最古老的徐家班戏箱里,仍保存着道光年间的梨木戏偶。第五代传人徐竹初开发的关节活化术,让木偶手腕能360度旋转,手指可做兰花指造型。2006年他受邀修复故宫珍藏的清代戏偶时,仅凭残存的一截手臂,就复原出整套《白蛇传》角色。

三、新生代艺术家的突围之路

陈锡煌作为李天禄长子,70岁才正式收徒传艺。他在大稻埕的工作坊里,保留着明朝传来的三骨七节雕刻口诀,独创的呼吸操纵法能让木偶胸口随唱腔起伏。2018年他指导的90后学徒林永志,以现代街舞元素改编传统剧目《闹龙宫》,让哪吒踩着机械滑板大战龙王。

女性艺术家洪淑珍打破传男不传女的行规,将刺绣工艺融入戏服制作。她设计的LED戏服能让木偶在黑暗中发光,其作品《飞天》中敦煌仙女戏偶,披帛可在空中自动舒展九米。2019年她与数字艺术家合作,开发出能感应观众情绪的智能戏偶,在韩国光州双年展引发热议。

在台北大剧院的后台,92岁的陈锡煌正在为年轻学徒调整戏偶的提线。他常说:布袋戏的魂在指尖,更在心尖。当老艺人的掌纹与新世代的创意在丝线上交融,那些檀木雕刻的面容便再次鲜活起来,继续在光影中演绎着跨越时空的悲欢离合。这或许就是布袋戏穿越四百年的秘密——永远有双温暖的手,愿意托起这些不会老去的灵魂。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